當魏忠賢出仕的時候,他在皇宮裏左右一咂摸:這個皇宮裏如今說了算的是李選侍,不是皇帝。他就立即投靠了李選侍,成為了李選侍手下的第一號大馬仔。
魏忠賢在曆史上的首次出場,是以一名造反派的身份起家的。事情起因是在光宗皇帝死後,大臣們就開會,說光宗死了,那當然是他的大兒子熹宗皇帝繼位。然後大臣就把消息送到宮裏等著,不見熹宗皇帝出來,反倒宮裏還提出一個要求,必須先立李選侍為皇後。大臣們沒聽說過誰叫李選侍,因為他們不知道光宗皇帝這些私生活,說哪兒冒出這麼個怪女人來,這個女人她既非熹宗的生母,也不是光宗的正妻,她誰啊!她冒出來要當皇後,不理她!
可不理她,皇位就空著,不見這個熹宗皇帝出來繼位。大臣們找太監一打聽,這才知道,天啟皇帝熹宗被李選侍扣押了。所謂的扣押也就是一句話:你給我在屋裏待著。為什麼這一句話這麼有效?因為熹宗皇帝自從他母親死後就由李選侍帶大,換句話說,由李選侍打大,在他的人格中已經形成了對李選侍、對魏忠賢這夥人的深入骨子裏的恐懼。他隻要聽到這些人的腳步都怕,他的一生都在這些人的陰影中生活。
所以當李選侍命令他躲在屋裏不許出去的時候,他就不敢出來,不敢出來繼位。這下大臣們就毛了:這宮裏怎麼就突然冒出個怪女人,把我們皇帝扣住了,這不行,我們要殺入宮中把皇帝搶出來。
就這樣,當朝的大臣300多人,都是白胡子老頭,手提木棍氣勢洶洶殺入皇宮,這一進宮就聽見殺聲震天,一群太監迎著上來,領頭的是誰?就是李選侍手下的第一號大馬仔魏忠賢。這魏忠賢出來大戰群臣,一場好殺。
但終歸是大臣們人多——按理來說宮裏人也多,但是宮裏人能接近權力核心的終究是少數,能追隨魏忠賢幹這莫名其妙的事的人也不多,最終熹宗皇帝被大臣們成功地搶了出去,然後又趕緊被按在龍椅上,大夥回頭商量著準備磕頭,等出來磕頭時熹宗皇帝卻沒了!哪兒去了?跑回去了。
因為熹宗皇帝很怕李選侍,李選侍沒讓他出來,他被人搶出來了,現在害怕李選侍懲罰他,所以他要跑回去。
這下大臣們全都坐地下了。再一次殺入皇宮?剛才說了都是白胡子老頭,第一場戰鬥就已經耗盡了功力,搞不起第二場了。沒辦法,最後是幾個老頭潛入宮中,說服了幾個太監,把熹宗皇帝偷出來了。偷出來之後,李選侍、魏忠賢在後麵追,大臣們抱著熹宗皇帝拚命地跑。從此之後就看著熹宗皇帝,不許跟李選侍他們見麵。這時候李選侍一看沒辦法了,就提出要求:行,你們不讓我當皇後也行,那我就在這個皇宮裏住著,我不走。
大臣們說:行行行,隻要把熹宗皇帝還給我們就行。
過了一陣大臣們反應過來了:這個女人到底是誰?她憑什麼住在這宮裏?發現了這個困惑的問題之後,大臣們就說不行,這個李選侍必須從宮裏搬出去。李選侍憤怒啊,臨走之前把皇宮砸得一片稀爛,值錢的東西能帶走的大包小包全帶走了。她走了就走了,但是大臣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總算趕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女人。
到了這時候,魏忠賢才正式地走入了曆史,成為控製帝國命運的人,為什麼?前麵說了,天啟皇帝明熹宗可以說是被魏忠賢打大的。他視魏忠賢為父親,為什麼?因為魏忠賢就這麼教導他的。在他的骨子裏已經對這個魏忠賢敬畏到極點,從來不敢有一點反抗。
史書上有個故事,說是魏忠賢欺君罔上,他每次奏報的時候,都趁著熹宗皇帝幹木匠活(熹宗皇帝是中國曆史上非常有趣的一個木匠皇帝,他為什麼對木匠技術這麼癡迷?很可能是在逃避現實,他恐懼這個現實,卻無法對抗),幹得興致勃勃的時候,這時候熹宗皇帝一揮手說你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