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革命的時代——袁世凱VS孫中山(1)(2 / 3)

在這種情況下,在九門大炮的威脅下,袁世凱急忙給朝廷寫信,說我快頂不住了,我的廚子、仆人全跑了,就剩我一個人了,現在九門大炮對著我,我要求休假。

朝廷一看信說:袁世凱你這個膽小鬼,九門大炮就嚇住你了,休什麼假?不行,不許走!

接著朝廷又收到幾封電報,是別人打來的,說袁世凱病了,因為他沒的吃,也沒的喝,被日本人困死了。這個時候北洋李鴻章才下了決定,讓袁世凱回來。實際上就是給袁世凱一個體麵的逃走機會。袁世凱逃出來之後,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用軍艦把他直接送回了中國。

(第二章)袁大頭=冤大頭

之後就是震驚中國人的甲午海戰,這場海戰在我們的曆史描述上是非常矛盾的,也是難以言述的。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時候,用我們現在的說法,這叫國恥。但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是一片歡呼,為什麼呢?因為日本人的口號是“驅逐韃虜,光複中華”,北洋的這些軍艦就是韃虜的裝備,必然要驅逐的。而知識分子認為,日本人將有可能推翻清政府,中國人就可能迎來自己的解放,這是一次難得的契機。這麼一種錯綜複雜的曆史認知,勾連撮合在一起,導致了當時時局的一片混亂,人們無法準確地認知、評價這一事件。不過雖無法評價,卻不妨礙對其謾罵。

於是,所有的人一起來罵袁世凱,都怪袁世凱,要不是他太笨,至於引起黃海大戰嗎?至於讓日本人進攻中國最後把我們打敗嗎?都是袁世凱的錯。甚至還有人提出要殺袁世凱。而袁世凱呢,就每天躲著不敢見人。

躲了一段時間之後,袁世凱又發現了一次崛起的機會。隨著大清水師的失利與覆沒,戰爭迅速向中國內陸逼近。也就是說,中國的控海權已經失去,現在急需一支強大的陸軍來維係國家的安全。誰能建設這支陸軍?

袁世凱放眼一看,好像沒人,就我一個。於是袁世凱就向朝廷提出來,希望派他來練兵,並且找到了軍機大臣榮祿,希望榮祿能夠幫助他獲得練兵的資格。

但是他發現自己來晚了一步,當時的大清已經有專人開始在馬場練兵。

袁世凱不服,請求跟那位練兵者來場對決。大清國也有意思,還真讓他們倆對決了一下。對決的結果,是對方真的啥也不懂,袁世凱是唯一的人選。

慈禧太後看了之後,非常欣慰,傳旨這個兵還是讓那個啥也不懂的練。

這把袁世凱氣得不行,說如果不讓我練兵,這帝國就完了。

悲憤之下,袁世凱找了李蓮英。李蓮英提示他說:你見到慈禧太後,要多說老太太高興的話,如果老太太臉色不好,你就不要說下去了。袁世凱說:你說的對倒是挺對,可是你忘了一件事,我見慈禧時我是跪著的,臉要朝下,看不到她的臉啊。我怎麼知道我說的話,她高興不高興呢?李蓮英說:簡單呐,到時候你也不要想著抬頭看老太太臉,你就看我的腳,如果我兩隻腳是外八字,表示老太太很高興,你就接著說;如果兩隻腳是內八字,就說明老太太不高興,不樂意聽了,那你不要說了。

於是袁世凱就去見慈禧,通過李蓮英的這雙腳辨識慈禧的表情,把老太太說得高興了,終於獲得了小站練兵的機會,並從此練成了帝國最強大的陸軍——北洋軍隊。

當北洋軍練成之後,袁世凱也迎來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危機。這次危機是滿朝文武都在彈劾袁世凱,為什麼?因為他手握重兵,他是把軍隊練成了,但是練成的這支軍隊是袁世凱自己的,這意味著帝國要終結。所以即使他沒錯,那也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