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東籬有菊,偶然采之,南山之景,偶然所見;這種閑情逸致是拋卻浮華後所獲得的,是關於生命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把握,遊戲於山水之間的悠然自得溢於言表。
我曾套用人家對孟郊和賈島詩詞的評價“郊寒島瘦”來說蘇軾和辛棄疾,“蘇曠而辛豪”。蘇東坡的詞曠放,恢宏散淡而不頹廢,有高士之氣。他的《定風波》寫了野外途中偶遇風雨的小事,卻於尋常處生奇,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雨驟風狂,同行的人都感到狼狽不堪,唯獨蘇東坡照常舒徐行步、從容前行,不畏風雨、笑傲人生之情自然地透露出來。“一蓑煙雨任平生”,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想到整個人生,直接地表達了作者麵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雨過天晴,作者更生感慨,“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生活本是自然之幻化,晴雨無常,那麼生活中、仕途中的得失榮辱又算得了什麼呢?讀完此詞,一種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眼前,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一種全新的人生體悟。
辛棄疾的詞豪放、磊落、慷慨而不失之粗,有英雄之氣。比如他的《永遇樂·千古江山》,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我個人也認為如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4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孫仲謀就是孫權,在辛棄疾的詞中,好幾次提到,比如《南鄉子》中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坐鎮江東,北響抗衡;棲身於尋常巷陌的劉裕北伐一戰而複青州,再戰而複關中。這兩位虎將辛棄疾都深為仰慕,隻可惜今朝不再。有的隻是韓侂,他冒險北伐,結果招致失敗。篇末以廉頗自比,既表現了他老當益壯、臨陣思戰的淩雲壯誌,又點明了他屢遭讒毀、投閑置散的實際遭遇,熱切的期待又為無可奈何的悲憤溢於言表。
巾幗不讓須眉,雖然古代中國對女性有各種束縛,但也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女詩人,比如漢代的蔡文姬、南宋的李清照、清代的王征儀……她們在中國的詩詞史上都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之一,由於生活變化,她的詞前後期內容也有明顯的變化,前期多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怨、相思之苦的愁情,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婉約派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豪放派中國宋詞流派。其特點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想象力豐富,而且喜用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蘇東坡、辛棄疾等。
《鳳凰台上憶吹簫》就是她前期作品,作於詞人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離家遠遊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髻鬟蓬鬆,無心梳理,;寶鏡塵滿,無心拂拭,;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為何?隻因要和丈夫別離,滿腔哀怨、萬種愁情又不忍向丈夫傾訴,怕給他平添煩惱,因而她“容顏消瘦”。千萬遍《陽關曲》唱不盡惜別之情,接著她化用典故,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呆呆地倚樓凝望,相思之情躍然紙上。結尾處情思蕩漾,憂愁又發。
後期作品《聲聲慢》則是借5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全詞纏綿哀怨,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感人至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