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地精神?天地精神是一個橫無際涯的、億萬斯年運轉著的一個高度和諧的境域,是老子筆下不可說之“道”,這個道是溢於言表的,隻能用心傾聽,詩詞就是要蘊涵道於其中。讀詩詞亦能與先哲進行精神的交流,從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如何對待生活、如何看待時代、如何立於社會、心靈歸宿在哪裏……這一次次心靈的邂逅,對於我們而言是受益匪淺的。重要的是,詩詞是讀者自我反省的催化劑,好的詩詞要促使讀者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他們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從善如流了?我能不能追及先哲而生活?而這個就是讓人“知恥”。《中庸》講“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說的是,隻要你好學,那麼離智者也就不遠了;任何事都竭盡所能去做,離仁者也就不遠了;時時刻刻在心裏記住什麼是品行上的恥辱,離勇者也就不遠了。一個人能夠“知恥”,他就有了勇氣,既不怯弱也不猛撞,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他能夠勇敢地麵對一切,成為“大丈夫”。
好的詩詞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與天地精神相往還、與古之聖賢之往還,是對人類共有精神的展現。孔子曾講,“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你談一個問題,有一句詩句忽然興起,立刻你很多話就不需要說了,一句詩把你和聽話者帶到了一個意境中;詩也可以觀賞,你可以以你的處境對詩詞作合適的解釋;詩更是可以“群”、可以“怨”的,“怨”並非單指埋怨,而是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憂思難忘的情懷、感慨懷才不遇等等都可以概括到“怨”中。詩詞可以喚起共鳴,讓大家交換彼此心靈的感動。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書中,王國維提出了詩詞“境界”說。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李煜是一個偉大的開拓者,認為“詞至李後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為什麼?因為李煜的詩展現了一些人類所共有的東西,讀他的詞有種強烈的感覺:“我口所欲言,已言古人口。我手所欲書,已書古人手。不生古人前,偏生古人後”。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2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作為君主不很光彩,你想,一個王朝才四十年,還有什麼可說的?蘇東坡就對李煜感到生氣:你應該慟哭於九廟之外,你怎麼還對著宮女流淚呢?但我們改一個視角來看:曆代的帝王統治者,有把宮廷女人當人的嗎?沒有。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講李後主“儼有基督釋迦擔荷人類罪惡之意”。李後主感覺自己對不起這些宮女,他走後這些宮女還不知道要受多大的罪。一個做過君王的人,他能夠把自己的情懷和普通人情懷、甚至下人的情懷等量,能真心誠意地為宮女擔憂,這種境界已經很不錯了。
意境的構造需要依靠意象的選擇,但選擇意象往往難倒了很多初學者。其實,我們可以借用別人用過的意象,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用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就是點化。比如,毛澤東的《詠梅》,就是點化陸遊的《詠梅》,融入新境界後成就的。
陸遊的《詠梅》是: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毛澤東的《詠梅》是: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在這裏源自陸遊詠梅詞,但又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遊所寫的原詞大相徑庭。陸遊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毛澤東這首詞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這樣的點化不是詞麵的抄寫,而是境界上相通與提升,它融進了毛澤東的豪邁氣派和革命熱情。
意境便是如此,它總是與作者的心境和性格有極大的關係,它是作者心靈、生世的展現,它總是寄予著作者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
陶淵明是中國詩詞上一個偉大的裏程碑式的任務,他的詩是真正的田園詩,是真正回歸自然、擁抱自然的。他曾經為自己作傳,《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陶淵明生活清貧,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不能遮蔽風和太陽;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裏3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喜愛讀書,偶有心得而興奮得忘記吃飯,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以表心意,不記得失。正是因為他這種自然的生活狀態和對高潔誌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他的詩詞帶著清新的田園風情,恬淡而真切。他的《桃花源記》描述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人們一直羨慕的對象,成為了人間天堂的代名詞。他還一係列的田園詩詞,都表現了他那種悠然自得的心境,比如《飲酒》(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