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詩詞七講5(3 / 3)

蘇軾的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想必很多人都讀過: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這是蘇軾在妻子死後十年夢見妻子後所寫。上片寫實,夫婦幽明相隔,無法相見,已是十年,然而作者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妻子,表現了對妻子的無限的深情。縱使有機會再見,妻子可能認不出這霜鬢白發,側麵反映了對自身坎坷的傷感。下片記述夢境,雖有“小軒窗,正梳妝”之句的美好形象的再現,然而潛意識裏麵二人畢竟是幽明異路,所以二人隻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生者死者不盡的情意無數的生離死別之恨全都涵蘊其中。詞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自肺腑出,平淡中飽含真情。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淒涼哀婉,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前麵我們提到李後主、李煜,他不是一個好的君主,非但沒使得國運昌盛,反而導致國家滅亡而淪為階下囚,然而他的詞卻是極好的。我從一個詞人、一個詩人的立場講,寧可南朝滅亡了,我也要李後主的詞。如果沒有亡國,他可能還沒有那麼多好的詞。比如,《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讓人身心寒冷。片刻的夢境才能讓自己忘掉俘虜的身份,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裏,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獨自莫憑欄”,那無限的江山、故土都不可見,憑欄隻會更添悲哀,春天隨著水流花落也逝去,過去一切的美好隻是遙不可及的“天上人間”。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我曾說過,詞寫到辛棄疾的《永遇樂》的水平就是冠軍,律詩寫到杜甫的《秋興八首》的水平就是冠軍。《秋興八首》寓居四川夔州時寫下來的一組七言律詩,題目為以感秋寄興,寫的是作者對長安的想念。我們來看看的其中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