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誰動了中國的奶酪(1)(1 / 1)

尾聲:誰動了中國的奶酪

風投大敗局,是本土或海外風投在中國的失足,也是與風投共舞的中國企業在失敗時的灰頭土臉。敗局,往往是VC與企業共同的傷疤。

敗局是任何一方都不願看到的結果,但曆史總是在不斷重複。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中國的企業與風投尤其是海外風投攜手共舞時,頻頻落水,最容易成為失敗的注腳。難道是中國企業還不具備與風投融合的基因,無法將產業與外國資本成功嫁接?的確,由於特殊年代導致的企業家斷層,及中國企業用30年丈量西方200多年的厚度與長度,有些力不從心,當外國資本大肆湧入中國時,難免會出現中國企業倉皇失措的應付與對外國資本的盲目崇拜。

然而更不能否認,外國資本在中國落地生根,決不是雪中送炭,甚至連錦上添花都不是,他們對中國這塊經濟處女地覬覦已久,他們太想把“錢生錢”的遊戲擴大到中國,而他們進入中國的方式,並不是他們所堂而皇之打出的幌子——共贏,他們隻想玩掠奪中國財富的野蠻遊戲。

經濟學家郎鹹平有個著名的外國產業與金融陰謀論。他認為,今天的天空有兩隻禿鷹在翱翔,他們看著中國的企業——慢慢流血而死的屍體,就要飛奔下來,把中國企業的屍骨啃得一幹二淨。第一隻禿鷹是產業資本,而第二隻則是金融資本。郎鹹平給我們舉了徐工的例子:

徐工是重工業領域,當時美國的凱雷基金想收購徐工,當時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提出堅決反對,我的反對理由非常堅決,那就是國有企業的好壞,不能以淨資產做評估標準,一個企業的價值,不取決於淨資產,而取決於這個企業的永續經營能力,因此我反對徐工出讓給凱雷。而且更值得我們關切的是假設徐工以100塊的價格被賣掉,凱雷基金將可能會以十倍的價格,將它分拆轉賣掉,到時候他就會賺大頭。或者凱雷將徐工整合進入整條產業鏈而獲取整合的巨大收益。凱雷基金是誰,凱雷基金就是天上翱翔的第二隻禿鷹,它叫做金融資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