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天容海色本澄清(1)(1 / 2)

胤禟見我良久不發一語,兀自神傷,便柔聲寬慰:“事緩則圓……待會子天亮了,咱們尋點樂子去……對了,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冰嬉大典……咱們何不浮生偷得半日閑,拋下一切煩惱,先在冰上玩它個痛快逍遙!”

……於是, 在這個冰封雪埋的日子灑水造冰,須臾工夫便遍地琅玕,庭院被糟蹋成了一塊溜冰場……好在唐秀母子一大早便下山去村裏巡診,否則非得氣得將我們掃地出門不可……

清朝將冰嬉與國語、騎射、摔跤一起定為“大清國俗”,據《滿洲老檔秘錄》記載,後金天命八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在遼陽太子河天然冰場,舉行盛大的冰嬉“運動會”,項目有搶等、打冰撻、花樣滑冰、轉龍射球、冰上摔跤和冰上蹴鞠等等。勝者皆獲重賞,一等賞銀二十兩,二等賞銀十兩;賽後還在冰上舉行國宴以示慶賀……從此,成為國俗慣例,每歲冬間,太液冰堅,西苑三海均會舉行“冰嬉大典”。屆時,皇帝駕幸瀛台等處,專門檢閱八旗兵士的冰嬉技藝,冰嬉成為考核八旗冬訓勞績的方式和依據。《日下舊聞考》說:“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習勞行賞,以閱武事,而修國俗。” 如果說一年一度盛大的‘木蘭秋獮’是夏秋之際的軍演,那麼一年一度的冰嬉大典,便是將滑冰與體育競技、軍事訓練和娛樂遊戲融為一體的“冬運會”了。

當然,皇太後也有事情做,春節前夕,邀約後宮諸妃、格格福晉們等聚集再分三排站列蓄勢待發。然後,又命人取出兩大箱子金銀錁子向太液池中心拋擲,那拋出的金銀錁子借著冰滑,滾得老遠,再一聲令下“領壓歲錢去”,於是眾女人們一擁而上,得錢心切,滑倒者前仆後繼,有的頭南腳北手西東,有的剛站起來又摔躺下,有的四腳朝天叫哎喲,太後和皇帝則穩坐在描金繪彩,黃緞籠蓋、上接金漆寶頂,內設雕龍寶座的特製大冰床上邊飲啜薑湯蘇葉飲,邊笑得前仰後合,樂不開支。

而康熙皇帝則常常於大典之後,身體力行,率領諸位皇子皇孫、宗親貴戚,名為冰上行樂,實則考察其冰上武藝,可以說是年終進行的皇家期末考試,諸皇子又豈願錯過這個在皇父麵前大出風頭的機會?各個穿頂翎衣裝,精神抖擻,施展技藝,以搏歡心。

……正浮想聯翩,卻見胤禟已經整理好冰鞋,開始翩躚飛舞,鳳凰展翅、果老騎驢、燕子歸巢、蜻蜓點水、金雞獨立、蘇秦背劍、猿猴抱桃、臥魚春睡、鷂子盤雲、童子拜佛、蠍子翹尾、哪吒探海、犀牛望月……又是他的獻寶十三式!不禁會心而笑,這家夥,別的樣樣不行,就冰上的平衡感特別強!

就說搶等吧,即現在的速度滑冰。發令官手舉小旗,連晃三下,算是各就各位的信號。然後一聲火銃撼天動地。諸位皇子宗親如離弦之箭,向皇帝的冰床方向飛馳而去。一時間,冰麵上冰花四濺,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分外耀目。最後按先後順序站在皇帝的冰床前,依次向皇帝行禮,最先到達皇帝冰床的人便是頭等,能夠得到皇帝親賜玉如意之類的賞品……在這個項目上,胤禟的感想便是,鬱悶,往前看呼啦啦一堆屁股,向後望才知自個兒是墊底的。

再說圓鞠之戲,類似於冰上橄欖球,肢體衝突十分劇烈,諸位皇子宗親分成紅、黃兩隊,雙方各設一門,每隊七人,青靴窄窄虎牙纏,豹脊雙分小隊圓。他們赤手空拳分位協作,人仰馬翻隻為爭搶一球,球用羊皮製成,既可用手,也可動腳,能夠將球送進對方球門的一方為勝。

場麵驚心動魄,火爆之極,據說數年前甚至出現過咬人事件,好象是少年時的十四阿哥情急之下咬了另一隊的十三阿哥一口,被罰停賽一年。觀戰的王公貴族及兩隊的女眷拉拉隊搖旗呐喊,加油助威,聲震四野。有時,康熙看得興起,也揮臂而呼,跟個老頑童似的。

在這個項目上,胤禟往往痛並難過著:隊長,老子也不錯啊,憑什麼每回都分老子去當守門替補?在這一點上,溫暾厚道皆一母同胞的隊長五阿哥胤祺也不護短:誰叫你上次搶到球跑錯方向自擺烏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