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曆史(3 / 3)

四帝共治

戴克裏先稱帝後,將元首製改為君主製。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行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克裏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裏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裏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克裏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裏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意大利、雷蒂安、伊利裏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裏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克裏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其在位期間最值得一提的一件事就是在297年入侵薩珊王朝並於298年占領泰西封。

戴克裏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規模,增加軍團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克裏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克裏先又實行新稅製,人頭稅方麵,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麵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麵積征稅,城市居民方麵按各種行業征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克裏先頒布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克裏先還改變幣製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在公元300年,羅馬統治下的人口隻有4000萬人。

戴克裏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隻占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的控製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裏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布了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衝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於奔命,他采取了類似於戴克裏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治巴爾幹和黑海地區,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意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下為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在經濟方麵,他繼續戴克裏先的政策,規定職業世襲和並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並頒布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麵,君士坦丁廢除近衛軍,以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並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全麵提高了羅馬軍隊的戰鬥力。君士坦丁以恐怖手段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

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但憑借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戰略地位,君士坦丁堡的穩固成為了東羅馬帝國曆經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在宗教方麵,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裏烏斯派斥為異端,他的一係列舉措為日後基督教在歐洲占據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馬上就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混戰,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後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台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麵,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製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並入侵波斯,占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倫蒂尼安王朝

364年,約維安中毒身亡,多瑙河軍官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接著他把東部的帝國分給弟弟瓦倫士。瓦倫提尼安一世駐米蘭,瓦倫士駐君士坦丁堡。376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瓦倫提尼安二世繼位。378年,瓦倫士在亞德裏亞那堡於哥特人的作戰中陣亡,隨後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奧多西與哥特人講和,允許他們在境內定居,參加軍隊和擔任官吏。他又讓西部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讓給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弗拉維烏斯·維克托父子。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在維也納被殺。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瓦倫

395年的帝國

395年的帝國

提尼安二世被殺後,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此年的羅馬統治下的人口有3600萬人。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裏烏斯。

帝國滅亡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哥特人首領阿拉裏克在東北亞遊牧民族匈奴族人的強大壓力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而東西羅馬帝國不是團結起來一致抗敵,而是坐視阿拉裏克強大,希望他去攻擊對方。405年冬,阿拉裏克和匈奴聯軍突破了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羅馬並無有效的抵抗,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高盧的大部分地區。407年,駐守不列顛的將領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裏烏斯企圖使阿拉裏克去攻擊君士坦丁三世,阿拉裏克要求4000磅黃金為代價。隨後,由於霍諾裏烏斯先答應而後食言,阿拉裏克和匈奴聯軍入侵意大利,霍諾裏烏斯從米蘭逃亡到拉韋納。阿拉裏克南下,圍困了羅馬。羅馬城內爆發了饑荒和瘟疫,元老院和阿拉裏克媾和,交出了5000磅黃金、30000磅白銀一起其他許多貴重物品和財寶。409年,阿拉裏克和匈奴聯軍第二次包圍羅馬,扶立了一個傀儡皇帝,而龜縮在拉韋納的霍諾裏烏斯在東羅馬帝國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410年,阿拉裏克和匈奴聯軍第三次包圍羅馬,城內的奴隸為阿拉裏克打開了城門,阿拉裏克的蠻族軍隊在城內任意搶掠三天,大獲而歸。而羅馬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此後十年內,霍諾裏烏斯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三世成為帝國的軍

蠻族入侵羅馬

蠻族入侵羅馬

事首腦,帝國穩定了一段時間。418年,西哥特王國在西羅馬帝國阿基坦高盧行省建立,首都圖盧茲,這是在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蠻族王國。423年,霍諾裏烏斯死後,瓦倫蒂尼安三世即位。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在西羅馬帝國北非地區建立,首都迦太基,並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不停從海上襲擊羅馬帝國。451年,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統兵入侵,被帝國名將埃提烏斯聯合西哥特王國擊退。埃提烏斯又多次擊退蠻族的進攻。而454年爆發了馬克西穆斯之亂,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陰謀先後殺死埃提烏斯和瓦倫蒂尼安三世,隨即自己稱帝。455年,汪達爾人首領蓋塞裏克聯合匈奴人趁亂入侵,攻進羅馬,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被殺,全城被洗劫一空。

在此之後,西羅馬帝國已經無法維持,僅是苟延殘喘。西部後來又出現過八個皇帝,但都是傀儡。實權掌握在蠻族出生的軍事首領中。李希梅爾當政16年間,廢阿維圖斯、墨喬裏安、利比烏斯·塞維魯,殺死東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烏斯,立奧利布裏烏斯。岡多拜德執政時,立格利塞裏烏斯。在475年歐瑞斯特執政時,幹脆將自己的兒子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立為皇帝。476年,奧多亞克反叛歐瑞斯特,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宣稱效忠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的滅亡標誌著奴隸製在西歐的崩潰,西歐曆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