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曆史2(2 / 3)

那旁高盧行省

前118年

元老院行省

法國南部

下日耳曼行省

90年

元首行省

荷蘭

上日耳曼行省

90年

元首行省

法國德國和瑞士交界處

倍提卡西班牙行省

14年

元老院行省

西班牙南部

盧西坦尼亞西班牙行省

14年

元首行省

葡萄牙

塔拉哥納西班牙行省

前27年

元首行省

西班牙大部分

意大利

本土

意大利

猶太行省

前63年

元首行省

以色列

利考尼亞行省

前64年

元首行省

安納托利亞

呂基亞行省

43年

元老院行省

小亞細亞南部

馬其頓行省

前146年

元老院行省

馬其頓

凱薩利亞毛裏塔尼亞行省

40年

地方行省

阿爾及利亞西北部

廷吉塔納毛裏塔尼亞

40年

地方行省

摩洛哥北部

默西亞行省

前29年

元首行省

多瑙河南岸地區

諾裏克行省

前16年

元首行省

奧地利

努米底亞行省

前25年

元首行省

阿爾及利亞東北海岸

奧斯洛尼行省

地方行省

敘利亞北部

潘諾尼亞行省

20年?

元首行省

匈牙利

潘菲利亞行省

前25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西南

本都行省

前64年

元首行省

小亞細亞北部

雷蒂亞行省

15年

元首行省

瑞士大部分

西西裏行省

前241年

元老院行省

西西裏島

索菲納行省

前89年

元首行省

亞美尼亞

敘利亞行省

前64年

元首行省

敘利亞大部分

陶裏卡行省

1世紀

元首行省

黑海北岸

色雷斯行省

46年

元首行省

希臘北部,保加利亞南部

4外交

編輯

羅馬帝國一開始隻和周邊的一些小國進行貿易,範圍小。一直到前138年到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並通過絲綢之路間接同羅馬展開貿易;東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僅到達波斯灣一帶便無功而返;而公元166年安東尼王朝派出使臣到達漢都洛陽,並送上犀角等禮物(也有人認為是大秦商人冒充的),東方和西方才緊密的在一起。西漢用絲織品,茶葉,瓷器來換取安息,希臘,羅馬,大食和馬其頓的寶石,香料,藥材和玻璃器具。除了經常進行訪問外,還彼此輸送自己的物產和技術,推動了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使東西方人民受益匪淺。

5軍事

編輯

奧古斯都在前29年改革軍事,將職業軍合法化,成為常備軍。

羅馬軍隊的兵種主要有重裝步兵和騎兵。

羅馬士兵,陳列於英國亞伯特博物館

羅馬士兵,陳列於英國亞伯特博物館

羅馬的重裝步兵主要裝備投槍、短劍和大盾以及盔甲。鎧甲一般由金屬片和皮革製成,後期亦有鎖子甲和鱗片甲。騎兵除了基本裝備外,還每人配備一製作精美的頭盔。羅馬軍隊早期的金屬裝備一般為青銅,後期多用鐵。

羅馬軍隊的基本單位是軍團,另外有輔助部隊和雇傭兵。軍團下設百人隊。羅馬每個軍團和百人隊都有自己的徽章和軍旗,是軍隊的象征,如果失掉,則是奇恥大辱。

羅馬軍紀嚴明,要求下級對上級的絕對服從。軍隊中亦有各種刑罰,從鞭打到處死都有。逃跑的軍隊會被實行“十一抽殺律”,即每十人中抽出一人處死。羅馬帝國後期的軍隊主要由蠻族組成,軍紀敗壞,一般憑個人勇敢作戰。

羅馬軍隊的待遇相當不錯,皇帝賽維魯就曾說:“讓士兵們發財,不要管其他人”。[5]

6經濟

編輯

農業

羅馬帝國的經濟中,最重要的是農業。羅馬帝國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小麥在帝國各地都有種植,尤以東方各省為勝。羅馬的經濟作物主要有橄欖和葡萄,地中海地區是葡萄和橄欖的主要種植地,葡萄的種植範圍向北有所擴張,橄欖的種植在西班牙為最多。羅馬每年都要從東方的行省輸入大量糧食、酒和油,東方行省也是羅馬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生產技術上,農業生產的效率並不高,常見的還是二區輪作,使用擺杆步犁耕地的也多於使用鏵犁耕地的。農業產業主要是大規模的莊園,使用奴隸和隸農勞動,小農幾乎消失。在帝國後期,這些莊園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稅收。

手工業

羅馬帝國最主要的手工業是陶器製作,

羅馬的貨幣

羅馬的貨幣

因為糧食、酒、油等商品的運輸都要使用陶器。意大利的製陶中心主要在波佐利,高盧的製陶業也很有競爭力,高盧人還發明了雙耳尖底甕。西班牙的采礦業非常發達,為國家所壟斷專營。紡織業方麵,帕多瓦的呢絨、西班牙的毛料大氅和高盧的一種帶有風帽的大衣都比較有名。西班牙還有一種製魚汁的手工業,這是一種用魚製成的調味料。[6]

語言

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亦是羅馬地區的當地語言。拉丁語在帝國時期被至少分為兩類,即古典拉丁語(ClassicalLatin)和通俗拉丁語(VulgarLatin)。古典拉丁語作為書麵語言而通俗拉丁語一般作為口語。古典拉丁語非常穩定,從帝國時期一直到中世紀沒有發生改變。通俗拉丁語在帝國的各部分有方言,改變非常多,逐漸演變成今日羅曼語族諸語。

盡管拉丁語是帝國的官方語言,但希臘語是帝國的最主要的語言之一,尤其是在帝國的東部省份。甚至在羅馬城,希臘語也成為了教育用語和上流社會的語言。希臘語是基督教,科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常用語言。

4世紀時,希臘語在帝國的西部逐漸失勢,拉丁語占了上風。5世紀早期,標準拉丁語譯本的聖經出版反映了如此情況。西羅馬帝國也逐漸開始排斥會說希臘語的人。這造成了後來帝國東西兩部分在文化上的分裂。希臘語後來一直作為東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7]。

其他如亞拉姆語(Aramaic),科普特語,亞美尼亞語等也在帝國境內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