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五章大建設計劃(2 / 2)

她們在到達台灣之後,全部都接遭到了最新式的教育,使得她們的思想變的最為激進。

長大之後,她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根據不斷跟隨著她們的卡片找到了自己的家鄉,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在一家團聚的時候,她們同樣將她們的思想散播到了她們的家鄉。特殊的人生經曆,特殊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她們以及她們家人對中華帝國的感恩的心情,使得她們成為了中華帝國新思想傳遍的載體。

這樣的結果,是蕭明乾唐洪生等人再一開始所沒有預料到的。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以至比之輿論力量所能起到的作用還要大。

到了華元一八五四年年底,中華帝國總計向中原輸入多達三十萬的政府官員,他們的存在使得整個中原地區完全的穩定了下來。

即便是後來才逐步平定的江西,湖南,貴州,以及雲南等地,也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雖然還不時的發生當地漢人同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但是中華帝國政府在應對這種衝突的時候,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態度。使得衝突的次數越來越少,規模越來越小。

當然這裏麵還有大量物資進入這些地方的功勞。

在滅了張獻忠以及那些反對中華帝國的土地政策的土司首領之後,這些地區相對安定了下來,蕭明乾也逐步的向中華帝國的商人們開放了這些地帶的經商權利。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量的商品瘋狂的湧入這些地帶。糧食,食鹽,鐵器,衣物等等這些日常用品的廉價,使得當地百姓們的生活好了太多。而那些富裕人家更是慢慢的置辦起了一些奢侈品。

安定的生活,已經中華帝國大軍雷厲風行的**手段,讓當地人的叛亂越來越少。當地的治安也越來越好。

而中華帝國政府致力於消除民族差異,在日常生活中絕口不提民族之別,並且全部以中華帝國百姓稱之。公正的態度,使得那些少數民族的百姓逐步的認可中華帝國,也讓他們逐步的在學校漢文化過程中,將那種民族標簽逐步消除。

百年之後,除了少數幾個大族之外,整個東南地帶的百姓基本上沒有了民族之別,全部都以中華帝國百姓自居。

當然,受惠不可能僅僅是東南的百姓。中原地帶是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地區。要想將其變成台灣那樣繁榮,它的重新建設就不可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所以蕭明乾在年底的政府大會上,公布了一份中原重建計劃。

在其後的十年內,中華帝國將會拿出二十億元的財政收入,進行大規模基礎設備建設。

其中包括教育設備建設,道路建設,農田水利設備建設,大河大江的治理工程,大型的基礎工業建設等等。

同時鼓勵工商企業參與到這些建設中來,凡是進入大明各地辦廠的工商業者,其給予五年半稅的獎勵。

如果您覺得《龍起明末》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