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六章五年大發展(第二更)
戰爭,對一個國家的破壞一直是非常之大的。幾十年的天災**已經讓北方數省千瘡百孔了。
這一次的統一戰爭,中華帝國這邊已經非常的注意不給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帶來更大的災難了。
但是一場戰爭下來,大明的正規部隊,農民軍部隊,各地的士紳階層組織的反抗,林林總總下來,死亡人數也超過了百萬,而受傷的更多。
百萬死亡,也就代表著百萬家庭得到了他們的主要勞動力。這要是擱在以前,就代表著這些家庭當中有很大的一個比例會完全的破碎。
不過中華政府在進入之後,便發布了一個扶助困難家庭的計劃,有政府出麵,組織數個扶住困難家庭的基金,利用這些基金來給予那些因為得到了主要勞動力的家庭以一定的協助。
在蕭明乾等幾個擁有巨大資產的工商業高層人員的積極配合之下,數以億計的資金被投入到了這個計劃當中,從而使得這項惠民政策,協助數十萬家庭。
另外移民基金正式轉變身份,改為扶貧基金,特地給予那些困難家庭在恢複其生方麵以提供無息的資金協助。雖然是要還的,但是這樣的無息借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無異於是天降甘霖。
從華元一八五五年開始,中華帝國開始向中原各地輸送無以計數的物資。使得整個中原大地上受雇於中華帝國進行物資運輸的人力就高達兩百三十多萬。
這些物資的輸入,使得整個中原地區迅速的恢複了元氣,百姓們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便超過了大明最為繁榮的時期。
除了沒有了巨富家族之外,整個中原的完全能夠富庶的宋朝時期相比擬。而這還隻是開始。
據帝國政府統計,五五年,整個原大明統治區域的人口高達九千八百多萬人。而受雇於中華帝國處置物資運輸,道路建設,水利建設等等方麵的人力就達到了六百多萬人,占了總人口的十六分之一。
在其後的五年內,這六百多萬的人力,興建道路兩億多公裏,新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十五處,調撥物資八千多萬噸。
各地更是利用充足的人力對各主要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而各種工廠的建立,使得各地的百姓的收入是大幅增特別是那些沿海沿江地區,普通百姓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台北的六成。
別小看這六成,要知道這六成代表這二百多元啊!這在以前,普通百姓是想都別想,即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近億百姓的收入的增加,使得整個大陸地區的消費能力好像坐火箭一般瘋狂的增長。
大陸地區的消費量從五五年的隻相當於台灣島的兩成,到五九年的達到台灣島的三倍。這樣變化對於工商業的發展是個多大的動力,是個人就能夠想象得到的。
而且這還隻是開始,隻需再有五年,中原地區的巨大市場將會讓其他地區的成為中華帝國國內市場的零頭。
雖然在這些年裏,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使得中華帝國的財政一直麵臨著極大的壓力,以至於在五年內,沒有力量去進行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