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裏廣闊土地上,隻有一百二十多萬的陸海軍兵力,使得中華帝國根本無力向外擴充領土。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五年時間裏,整個中華帝國的國力翻了三翻。而且在五九年的時候,財政收入已經開始出現了盈餘。也就是說,等六零年開始,中華帝國就能夠再次進行大規模軍備擴充了。
那個時候,便是東方巨龍翱翔九天的時候。
通過五年的建設,整個中華大地是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蕭明乾繼在東北建立了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之後,又在陝西,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沿江地帶,渤海灣沿海地帶建立了數個大型的工業基地。
雖然這些工業基地的工業類型都非常的單一,主要就是鋼鐵,水泥,機械設備。還沒有後世的那麼繁雜多樣,煤炭化工也隻是剛剛起步,石油化工還在實驗室裏,但是這些工業基地的建立,對整個中原地區的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支援作用。
就拿鋼鐵和水泥來說吧,五八年之前,幾乎全部都需要從台灣輸入,但是五九年開始,中原地區所需的鋼鐵,水泥有超過七成是由這些工業基地提供的。
同時,蕭明乾還在大陸的沿海興建了四個大型的造船廠。其中在崇明島,蕭明乾建立了整個中華帝國最大的造船廠,特地用於大型戰艦的建造和新的蒸汽動力的鐵甲艦的研究。
這五年來,雖然海軍戰艦數量沒有增加一艘,反而因為舊艦的淘汰出現了減少的現象,但是隨著更大更強更專業的戰艦的出現,海軍的實力是不減反增。
現在即便是五艘新式戰艦出現在孫新的麵前,孫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將其戰勝。
隻待財政壓力消失,那麼經過長時間的積蓄的造船工業必然會迸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讓所有的海洋上都飄揚著中華帝國的旗幟。
這一切的一切都還隻是大型的基礎工業方麵的成就,民間的那種投資小,收益快的工廠更是在各地是四周開花。
隨著基礎建設的推進,中原各地的交通的改善,五年內,近十萬家各類工廠在各地建立起來,而且因為經濟的快速上升,市場的快速膨脹,使得倒閉的工廠極少。
隨著這些工廠的建立,數以千萬計的勞動力被吸引到了工廠中來,有部分還完全的脫離了土地,成為了真正的產業工人。
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廣州附近,因為其地理優勢,輕工業是飛速發展。這些地區的輕工業的規模已經全麵超過了台灣島,成為了整個中華帝國最大的工業區域。
雖然這些地方在繁華程度,百姓的富裕程度上,還無法同台灣島相比,以至都還比不上呂宋島的部分區域,但是這才五年不是嗎?再過十年看看,呂宋可能隻能望塵莫及,而台灣島恐怕也隻能保持平齊。
如果您覺得《龍起明末》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