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沒有人知道的秘密(1)(1 / 3)

在實際生活中,天才的類型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如文學天才、競技天才、各種體育運動方麵的天才、心算天才、遊戲天才,他們表現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種不同的時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才也將越來越多:一方麵是因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兒童得到了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麵,還因為科學文化的進步,為我們認識天才,發掘天才提供了更科學的指導,以及更公正更寬容的理解。以我們所說的殘障兒童為例,雖然他們由於身心某個方麵的缺陷或殘疾妨礙了他們像正常人一樣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能,但決不意味著他們不是天才。現代意義上的天才,不外是社會生活某一領域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非凡才能。所以,各種類型的殘疾人、智障人中也會有在某一領域或某幾個領域中表現出非凡的才能。這些人也是天才,隻不過是天才的另一類型,人們所熟知的海倫·凱勒,就是這種既有缺陷又有非凡才能,並取得顯著成就的典型例子,而弱智兒周舟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他的天賦。我們最起碼可以稱他是低成就的弱智天才。

事實上,在過去取得成就的“另類天才”中,大多數都不是人們刻意培養的結果。沒有人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造就之功,更多的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或是一些偶然的因素促成了“另類天才”。實際表明,他們也有可供開發的潛能,並非每一項都不如別人。有的人甚至智商也很高。人們曾經對他們進行過測試。很多殘障人的智商都在145左右,有的還超過了145,可稱得上是聰明人,但可能由於個人的性格心理上的障礙,以及家庭諸方麵的原因,未能提供適宜的教育和幫助,造成他們成年後成就平平。作為一個團體“另類天才”可能會由於受到同伴的拒絕、對抗和敵對而產生出壓抑感;由於防禦性,傾向於指責別人,而攻擊性或退縮性行為確有一種劣等感等等。對生活的消極態度,形成了許多不利因素,於是嚴重地妨礙了他們成長。然而這無疑都與家庭有關,社會有關,與他們的父母有關。

如果我們能回顧一下女性的成功發展史就能明白,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她們的成就恐怕連殘障兒童都不如,時代進步了,社會發展了,她們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很多領域, 她們代表了真正的天才的成就,沒有人會去懷疑她們的才能,在殘障兒童的問題上同樣如此,在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中,他們同樣有越來越光明、越來越美好的前途,毫無疑問“另類天才”與正常兒童中的天才是有共同的特征,但“另類天才”兒童特征的表現形式受到了個人不同缺陷的限製,這就需要我們更認真更努力,盡量正確地施以鑒別。而且,這種鑒別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對“另類天才”兒童的教育,既要注意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確定實際可行的目標和期望,發展優勢、補償不足。家長對他們與常人的差異應當有極敏銳的覺察力,用富於特色和個性的教育方法促進其發育、發展、成功。

一、財商型孩子與天才全掃瞄(培養財商型孩子與天才的意義)

我們相信每個父母都了解自己孩子的靈性與才智,尤其是那些偏執的父母,如果你認定自己的孩子具有某方麵才能或具有某些優勢,那一定如此。隻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人說,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而對培養孩子而言,特別是財商型孩子這種類型。事實上是,孩子有培養前途隻有父母知道,若孩子沒有培養前途其他人是難以知道的。因為知道孩子有培養前途的父母是了解他的。但他並不了解同為孩子父母的另一方,所以“有”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沒有”是不能斷定。

我們要說的另一點,是不為一般父母所了解,那就是:第一、每隔一代人,人的腦細胞就會增加15萬至20萬個。所以孩子肯定可以比父母更聰明。第二、人類的智力思維能力,包括智慧是“集體遺傳”的,而不是直接遺傳的,所以天才的民族中天才多。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但是能不能把孩子當成天才的孩子去培養。第三個需要說明的是,腦細胞的發展、聯接形成智力型的網絡,是大腦細胞裂變或者說是突變的結果,人們隻了解相當的突變周期與兒童成長的關係,但並不了解產生突變的原因,這仍然是人類大腦的一個謎。現在人們無論從哪個學科都不能給正常的兒童包括部分有缺陷的兒童作沒有前程的推斷。特別是下一代人,他們比上一代人多15萬至20萬個腦細胞。而人的大腦正是因為腦細胞的增加,腦細胞活動能力與突變突然增加了,因而人的潛能增加了無數倍,總是到達令人吃驚的地步。

事實上,人的大腦真正得到利用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培養財商型孩子的目的正是開發 更多可利用的部分。如此一看,一個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潛力是無法衡量的,這就是牧師威特怎樣把癡呆兒塑造成神童的,這並不是今天的人能夠做到的。伊薩克·牛頓是天才的物理學 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是經典物理學的奠基人,但他不是天生的天才,他是一個早產兒,身體瘦弱甚至被認為是低能人,但最終成為了一代巨人,像他這樣的情況在真正的天才人群中非常普遍,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也是如此,幼年發育遲緩,四五歲時還不大會說話,心不靈手腳也笨,但這並不妨礙他最終成為“天才”。而培養孩子的意義就在這裏。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關鍵是如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