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種討論活動裏,一方麵要參與,一方麵要扮演主席,隨機提出問題,讓家人解釋自己的反應,或為自己的詮釋辯護,例如:“你為什麼有這種看法?”“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 麼?”“如果你是男(女)主角,你會怎麼辦”?而且我們的目標是要家中每一個人,都有機會 發言,吐露自己的看法。
就算你的子女能說的有限,他們有機會聽聽別人對一個故事的反應和詮釋,聽聽別人為自己 的說法辯護,也會很有收獲。這種經曆會使孩子更注意別人的想法,而且在一番比較後,逐 漸鍛煉出自己的簽賞力。
4.讓孩子閱讀能夠發揮想像力的讀物
12到16歲的孩子,卻往往能夠說出字裏行間的弦外之音。不過兒童的解釋反應不單隻跟 年齡發育有關,也跟他讀的讀物有關。
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結果發現,十歲孩子看過教科書上的故事以後,隻有小部分心得( 百分之七)是解釋性的,而教科書的故事都是講得一清二楚,很少有讓兒童想像餘地。讓童 話故事結果就不同了,尤其是細節交待不清楚的童話故事,十歲孩子有四成的反應是自己想 像出來的。故事裏雖然沒提起,又沒有插圖可參考,可是孩子卻能詳細描繪故事主角的相貌 、衣著、行為、思想,連他心裏有什麼打算都能說出來。
如果所有的思想、行為、感情都巨細靡遺地寫明白,孩子就不需要多費心思去想,這正是許 多兒童故事書的缺點。隻有某些部分空白,等待讀者去填空的讀物,兒童才會用大腦去讀、 去想。
對這個年齡的兒童而言,神秘小說最受歡迎,也最能鼓舞他們動腦筋去編排故事內文沒有提 到的東西。他們閱讀福爾摩斯探案的故事就最過癮,一邊讀一邊用文字透露的訊息來推論, 要跟作者或大偵探比快,看誰先破解那一椿椿怪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雖然不知不覺,其 實他們是不斷在檢討所獲得的情報,配合真實生活中的知識,和故事中虛構的情況,做種種 的推測,這就是他們正在解釋他們所讀到的文字。
不論你的孩子閱讀能力已發展到哪一個階段,我們總能找到適合他閱讀的神秘小說,或許是 以現代為背景的作品,或者是民間故事,或者是偵探小說,隻要能讓孩子發揮想像力的,都 值得一讀。
5.鼓勵孩子把故事改編成劇本
青少年沒有不愛表現的,尤其是如果能有一群真心捧場的觀眾,他會演得更起勁。我們可以 善 用這種表現欲,刺激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解釋能力。最簡易的方法就是建議孩子,把最喜歡的 故事改編成劇本,然後演給家人看。
在改編的過程中,他會發現文字的重要性。編劇不但得考慮書中每個場景的細節,和每個人 物的動作表情,還得關照到人物與場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及每個人物不同的觀點。
演戲的時間可以和節慶配合,譬如聖誕節放假日,就演聖誕節的故事;過春節就演年獸的故事;中秋節演嫦娥奔月,以此類推選題材。
如果你家設備齊全,有錄影攝影機,不妨拍下孩子表演的過程。假使因此引起孩子自製錄影 帶的興趣,也可讓他試試。這時候應該建議他用真正的劇本,至於如何把正規的劇本簡化成 家庭式的小製作,就是考驗孩子的機會,他必須大大發揮解釋劇情的想像力。
在你細心的引導之下,孩子在家中的經曆已足以令他相信,書本能夠提供他想要的東西,解 決他的疑難問題。剩下來的工作,就是持續不斷的供應他成人的讀物,使這個信念一直保持 到他長大成人。
與孩子並肩努力,把孩子訓練成成熟積極的愛讀書的人,可以一舉數得,不僅能讓他握有開 啟成 功大門的鑰匙--自信與實力;也能提高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就懂得自重自愛;還有一種難 以衡量的收獲,就是從父母付出的心血證明父母重視自己關愛子女。
為人父母者能夠給予子女的兩件珍寶,第一是確切不移的愛,其次是應對生活的各種技能。 這兩方麵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我們能為所愛的人付出時間精力,就是愛的最佳證明;孩子能 夠成功的適應生活,也就代表我們的教養成功。培養孩子成為終身的愛書人,同時符合這兩 種目標:閱讀習慣時時提醒著他,父母對他的愛心;閱讀習慣使他能運用書本做為奮鬥的利 器。
如此說來,從小培養孩子愛書、讀書的習慣,確實是父母責無旁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