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2 / 2)

有一句話說,百姓越不好管說明社會越進步。我也要說,如果孩子不好管,說明這個社會也在進步。今天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衝突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一個規則的衝突,而這個規則中最致命的關鍵點就是:老年人希望別人服從,年輕人希望獨立。其實隻要人獨立了便更容易服從,所以這個服從不是靠命令實現的。

當每個人都有客觀的、理性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時,才有正確選擇和決策的可能,沒有或?缺乏客觀的理性的分析事物的能力,隻有一次又一次地盲從,而一個大多數人都盲從的社會絕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利用大多數人的盲從還會滋生出少數人的欺騙。具備客觀的理性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是避免盲從的途徑。

怎樣培養一個人客觀的和理性的認識事物的能力?這是當今中國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當然,這也是一個痛苦的思考過程和選擇過程。很多時候,社會不是自覺進步的,就像如果沒有對種族生存和延續的渴望,生物是不會自動進化的一樣。

讓我們做好準備,痛苦地迎接這個進化的過程吧!看上去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可能是個很難的問題。作為沒有教學經驗的普通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心平氣和地問孩子沒有答對的原因是什麼。孩子可能會說老師講過但是忘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書上一個很不起眼的注解。我們現在的考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考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是通過分數把學生分出等級,因為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強的精英意識。怎樣把學生分出級別?隻有分數是相對公平的。另外,現在的考試通常隻有一個標準答案,標準化考試對於文科類的考試是很不科學的。如果孩子的答案是符合邏輯和情理的,但是與標準答案不符,那麼就需要我們父母理解和支持孩子。

其實,最重要的考試是生活中的考試。如何讓孩子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的時候我們隻看到了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沒有看到孩子是如何使用這些知識的,這是非常遺憾的。怎樣考核孩子是否真實地掌握了知識這就需要家長們自己首先要知道知識是怎樣應用的,其次知識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的。

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來控製我們的感情,有幾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注意:

第一,無論孩子的成績怎樣的不理想,都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

第二,一些重要的考試,比如中考、高考,不要在當天就問孩子考得如何,孩子是最不喜歡被這樣問的,因為沒有辦法描述考試的情況。對於這樣的考試知道錯了也沒有辦法修改,那就索性等待結果。對於平時的考試,最好的方式是等成績出來以後和孩子認真地研究試卷,找出沒有答對的原因。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現在的考試結束後通常不給卷子,所以孩子考得哪裏好,哪裏有問題,題目出得是否合適都無從判斷。看試卷,知道標準答案,這應該是孩子和父母應有的權利。在這個問題上,作為母親,因為我不太在乎孩子的分數,所以對看試卷的問題沒有做過特別的權利要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