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穩定個性來自父母的“政治協商”(1)(1 / 1)

這麼長時間,我陪石頭的時間也不是特別多,基本上都是石頭媽媽在帶石頭。『可*樂*言*情*首*發』在教育方麵,我和孩子媽之間也產生過一些分歧,有一些失誤。《爸爸去哪兒》播出後,很多教育專家都對中國現代家庭的教育現狀進行了總結和反思,特別是爸爸在教育上的失誤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件事我有親身體驗。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父母總是會以打擊、嘲笑、批評這種很負麵的語言來說你。我後來看過一些早期教育的書,再回想往事時忍不住感慨,我的父母一直在壓製和否定我。父母和孩子一定要是這樣的關係嗎?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讓你做得更好,但是這種方式一定讓你感覺很糟糕,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我身上多少也帶了點兒他們的習慣,所以我現在開始學習擺正態度。

石頭已經能意識到父母的情緒與態度,但是在男孩的這個階段,有時候老爸不吼兩句也不行。

對女孩子的教育和對男孩不一樣,不能隨便吼她。石頭的妹妹現在兩歲多了,有時候她做的事情不對時,我會說:“你來看這個好玩兒不好玩兒啊!”我先不否定她,而是轉移她的興趣點。我有意識地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嗬護她的自尊。

其實對石頭也一樣,他現在的這種表現欲和自信心、這種健康的心態,與我六年來的嗬護是分不開的。到了六七歲這個年齡,特別是參加節目碰見問題的時候,我對他的嚴厲放大了。但是嚴厲也要有個度,不能因為嚴厲而打擊到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樣就矯枉過正了。

在家庭教育中,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展現出父愛溫暖的力量,同時要鼓勵他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學習的過程。我的手機上現在還有他兩歲多時,光著屁股,在房間裏跳舞的視頻。也不知道他是跳舞還是打圈,反正在地上摔來摔去的,一跳、一蹦高就摔倒了,但是他高聲喚我道:“爸,你看我這個動作!”然後一轉就倒了。

這時,我會特別誇張地鼓勵他、擁抱他,告訴他“兒子你太棒了”,我覺得一定要給孩子這種自信。

給孩子的愛應該是來自父母雙方的,缺了誰都不行。最悲劇、最可怕的就是單親家庭,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在人格方麵多少是會有一些缺失的。除此之外,完整家庭裏的爸爸媽媽也應該負起各自的責任。我們屬於嚴父慈母型,他媽媽的性格比較溫柔一點,或者說不是那麼強勢,更談不上女強人了。

我們倆在照顧孩子和思想教育方麵有不同分工,配合得還挺好,我主要是負責紅臉,她主要負責白臉。父母養育方式和養育態度的統一很重要,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們的察言觀色能力很強,不統一的養育態度將讓孩子養成不穩定的個性氣質。

對孩子來說,母親是非常偉大的。我跟我媽媽的關係非常好,我媽很依戀我,可能也因為年紀大了,很多東西她都需要跟我商量。我認為如果當媽的覺得兒子在精神上支持她,會讓她覺得很安全、很踏實。

通過拍攝《爸爸去哪兒》,我更切身體會到我老婆挺不容易的,因為她平時除了照顧孩子上學放學外,回來以後她自己還要學學外語,或者輔助我做一些工作。每天早上七點要送石頭上學,下午三四點鍾又要接孩子,這中間家裏家外都要照應。比如我父親因為身體不好住院,她每天都要去照顧他,確實很辛苦。她在家裏幫我分擔著大部分的家庭義務,對她,我隻有感激。孩子媽挺辛苦,應該給她一朵大紅花。

讓孩子懂得“飯桌”的意義

家庭教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幫孩子建立起尊重的概念,家長在這方麵首先要以身作則。

我經常跟我老婆說:“小燃,將來你還要送孩子到國外去讀書,單單有一點人家就不喜歡你,那就是你談話時不看人家。人就是這樣,要麼好好聊天,要麼誰也不幹擾誰。跟別人說話,就要微笑著看著對方的眼睛,耐心傾聽,不在中間插話,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我在這方麵還算好,可我媳婦兒嘛,還有不少問題有待克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