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總對我老婆說,你別在那兒叼著煙在那刷屏,我說話也不應聲,這是對我不尊重啊。『言*情*首*發你想想,有了智能手機之後,回家後我們各拿一個手機刷屏,孩子跟你說話,我們都不搭理他,孩子得不到回應,或被很敷衍地回應,他會怎麼想?他們的心靈敏感而脆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長時間下去,他和別人會有交流障礙的。
是否尊重,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譬如說,我這個人比較傳統,吃飯時菜上好,筷子擺好,往桌子前一坐,開飯了!一看,我老婆不見了,不是在上廁所就是在用電腦。她經常說“你們先吃,我馬上來”。我們吃半截了,她過來了,飯都涼了。
我有一次非常鄭重地跟她談,我說我特在乎這件事兒。家人就是在飯桌上湊齊了,才能感覺其樂融融的。我說你必須尊重我這一點,隻要說吃飯了,沒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兒,大家一起坐這兒吃。談過幾回之後,現在好點兒了。國外的家庭都把共同吃飯當作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國也一樣,全家人在一起吃飯,尤其過年過節,這是一種儀式感。每天吃飯能吃出儀式感,也會給孩子創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當然我也有錯誤,比方說就吃飯的時候,我經常說這個事情不對,那個事情怎麼樣。後來我媳婦兒說一起吃飯是件高興的事兒,就你在這添堵。那時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所以現在一吃飯,我就說點兒高興的事兒,逗逗我老丈人。來,爸,喝一口啊!喝點兒酒,咱倆可以聊會兒,什麼高興聊什麼。
餐桌禮儀和餐桌教育真的挺重要的,我們家很多事兒都是在飯桌上解決的。我們家餐桌上還是有規矩的,比方說吧唧嘴這個事兒,我就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問兒子,“石頭你有沒吧唧嘴?”我說的時候,本來外公外婆吃得挺好,突然他們就嚴肅起來了。但是我裝作沒看見,這是文明的表現,大家都慢慢來嘛。別人的事情有些我不幹預,但是在孩子麵前,大家還是要有個樣子。
石頭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吃飯,有時我會喂他,當作對他的獎勵。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父子感情也在增進。石頭還不太會用筷子,所以他特別想讓人喂,恨不得天天坐在那,讓人喂一口吃的,然後看著電視、玩著iPad,那是他最高興的時候。我經常逗他:“你今天表現好,獎勵你,來,張嘴,爸爸喂你吃飯。”他就看著電視,說:“爸爸,這個機器人怎麼跑那去了?”這是種很溫馨的溝通和感情交流,家庭氣氛和諧,孩子也會覺得安心。
小孩是很敏感的,家長的一點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孩子。曾經有一個家長說他家小孩不好好吃飯。我問了問情況,原來這孩子的爸爸每天吃飯時都說他這不對那不對,小動作不對,挑食也不對。
不是說我們要縱容孩子的壞毛病,但是要選擇好時間和方式。想想看,孩子一坐到飯桌上就感到一種沉重的壓力,說話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的,不知道爸爸又要嘮叨什麼問題,這種感覺能好嗎?感覺老爸就是一個探測儀,不停地找麻煩,看你哪裏又錯了。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吃好飯?本來輕鬆愉快的吃飯時間,變成了煎熬的被考察時間。
我們家就很和諧,我總跟小朋友說我們是和諧家庭。飯桌上,我跟我老丈人喝兩口就高興了。其實平時我們也說不了幾句話,無非就是:起來啦!吃早飯了嗎?看電視吧。但是一喝點兒,我就逗他,他自己也開始說了。這樣,飯桌上輕鬆的氛圍有了,大人孩子都願意交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