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員工受到領導的關注和誇獎,當然感覺非常開心了。就這樣慢慢地,工人們不再躲避她,並開始主動和她打招呼了。沒有多久,她就融入了團隊,改革措施也得到了順利的實行。
劉麗非常了解自己的目的——實施改革。接著為這個目的做了一係列的努力,引導工人們向著自己的辦事目的走,讓對方自覺地配合自己的計劃,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這就告訴我們,在辦事的時候,最好先將自己的意圖隱藏起來,學會全盤運籌,哪一步怎麼走,哪一種事怎麼做,要達到什麼目的,采取什麼方法,都要謀劃好,這樣才能讓事情順利而又有條理地辦好,最終達到目的。
小心駛得萬年船
在機遇的誘惑麵前,如果隻看到可能獲得的利而忽略了風險,最後必然會死於機遇的屠刀之下。
財富,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充滿了誘惑,人們千方百計地想得到它,得到它的人需小心地駕馭,得不到它的人,也需要在得到它的過程中小心翼翼。
張榮發,中國台灣長榮海運的創始人兼董事長。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時,麵對當時海運事業苗頭正起的時候,張榮發也想抓住當時的好時機,於是在1968年9月成立長榮海運。然而在長榮海運成立之時,外界很多人都不看好它的成立,紛紛預言它不會存在多長時間。
更為不利的是,由於張榮發當時比較激進,一直偏愛更貴、更新的船隻。這種做法不同於大多數初創公司偏好廉價舊船的做法,董事們對於張榮發遊說他們買入新建造但卻有缺陷的“長信”輪大為惱火,他被擠出了董事會。
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他自己購買了名為“長信”的這條船,然而這隻船卻在第二次出航的時候,在海上遭遇機械故障,這讓張榮發雪上加霜,同時也明白了“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
後來憑借著不服輸的精神,張榮發的長榮海運業務在幾年內迅速得到拓展,企業也慢慢壯大起來。經過幾年的發展,長榮海運在好幾年之內占據全球第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位置,它與香港的東方海外同為亞洲僅有的兩大由創始家族控股的集裝箱航運公司。
在拓展業務的過程中,張榮發一直采取謹慎的商業戰略,他知道麵臨財富之時,隻有小心才是萬全之策。由於張榮發的謹慎,使得戰略更為激進的競爭對手得以在全球船隊規模上有機會超過長榮海運。
對此,張榮發說:“我隻是走一條中間路線。”他強調,“這不是我們謹慎或保守的問題,而是我們周圍的航運公司增長、擴張得太快了。”
的確如此,在財富麵前,誰都想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過於激進,恐怕結果會適得其反。
一個富人,除了具備成為富人的智慧和能力之外,在危機四伏的商場中,還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你的聰明夠賺一百萬,就訂下賺百萬的計劃,不要超過。如果理想超過了智慧能達到的程度,那就意味著你將進入一個比你想象的更險惡的競爭環境,你會失敗得很慘。
不管什麼時候,在什麼位置以及什麼情形下,有一點卻是你絕對不能忘的:財富麵前,小心駛得萬年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