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第36章先思考再行動(1 / 2)

做事能夠三思而行,謀定後動,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選擇正確,才能從容不迫、做得正確。富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必定是深思熟慮後,才開始行動。

辦事要考慮周全

我們知道,一些職業球員合同到期前,往往就是他們向所屬的球隊談論明年的調薪問題的時候。

一位年薪50萬元的球員,來到經理的辦公室,他期望明年拿到100萬元的年薪。

經理說:“以你的實力,我們球隊隻能付50萬元,你要再調高50萬元,恐怕不能,這件事情你我都應該好好地想想。”

球員說:“100萬元也不算多。”

經理說:“不,100萬元還是很困難的,不過,如果是80萬元,我可以馬上和你簽約,怎麼樣?我們是不是彼此都考慮一下?”

球員回答說:“既然如此,那就80萬元,否則我是絕對不幹了。”

這時經理歎一口氣,表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然後道,“好吧!既然你這麼堅決,我也隻好認了,就80萬元吧!”

於是,球員便以年薪80萬元跟球隊續了約。

球員走後,經理笑了。因為,這個球員值得球隊為他開出100萬元的年薪。

故事裏,雖然對方要求100萬元,經理隻給了80萬元,如果球員冷靜思考的話,一定會覺得這個範圍表明有商量的餘地。但球員還是簽了合同,因為,經理給隊員設了個“局”——他給隊員的隻有50萬元和80萬元的選擇範圍。

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在某種特殊情況下,這是一種戰術。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設局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誘導就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劉強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同時他也是非常卓越的心理誘導者。他往往在會議一開始的時候,就先提出會議大綱,然後告訴職員:“這是我的意見,剩下的你們自己討論吧。”說完就去忙其他事,等大家討論完後,他過來看看,說:“就按討論結果執行吧!”大家當然很高興,因為大家覺得這是自己討論的結果。然而,這樣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大家的討論都是依照大綱進行的,歸根結底還是他的構想。

聰明的人最懂得如何布局,以助自己辦事成功。下麵這位新廠長不但是設局的行家,更是一位引對方入“局”的高手。

劉麗被聘任為廠長。雖然她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但在專業技術方麵並不是很強。因為前任廠長在專業技術方麵很精通,又與工人相處了很多年,既有感情,也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工人們不太願意接納這位女廠長。

劉麗到任後,準備的一係列改革方案,根本得不到工人和基層領導的配合,而且大家好像也在躲避她,看她過來就遠遠地躲開。

怎樣才能凝聚這個團隊的向心力,讓大家配合改革方案的落實呢?劉麗努力地思考著解決的方法。於是,她精心布了個局。

她先是經常帶點小禮物,去基層領導家拜訪,和他們及其家人談天論地,後來幾乎是無話不談。

接著,她開始把自己拜訪的範圍擴大到那些在廠裏有凝聚力和影響力的人。她向他們打聽每一個員工的特點、個性以及家庭情況,而自己也一一記下。

後來,她開始在廠區四處走動,見到每個人都上去打招呼。當然,她的招呼也打得與眾不同,比如,見到管理員楊陽,道:“伯父的腿好點了嗎?我爸也是老寒腿,吃了好多藥都不見效,後來還是用偏方治好的,回頭我給伯父問問。”這裏說的伯父就是楊陽的父親;她知道庫管劉小姐正要搬新家,見到她,就說“小劉,什麼時候搬新房子啊,到時候別忘了請我呀”;見到辦公室的文員,她說:“小張的男朋友長得很帥氣,看起來性格不錯嘛”;見到技術科的小王時說:“聽說你兒子的成績特好,和你一樣聰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