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很好嘛,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謀劃,共同出力,我相信這些規劃實施起來後,龍溪村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巨大的變化,脫貧摘帽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而且前段時間開全縣統一戰線工作會的時候,我也動員了我們統一戰績的民主黨派、聯誼團體和民營企業,讓社會各界都要參與扶貧工作,接下來李部長這邊可以對接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項目?”最後,楊朝榮笑著對大家說。
接下來幾天時間,村上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一是繼續動員貧困戶參加小額扶貧貸款,讓社長一邊做工作一邊收集貧困戶的身份證拿到村上來複印及統一辦理貸款手續;二是繼續做龍溪河下遊那些農田的村民工作,動員他們將農田流轉出來建立水稻育種基地。
同時,在全體村民中也傳開了修水泥公路與修公路橋的事情,大家都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有完全讚同的,也有不太相信的,還有持觀望態度的。
“修路修橋都是好事情,早就該修了。”
“是呀,現在的機耕道,晴天走出去到處都是灰塵,下雨天走出去一身都是泥水,不小心摔一下就更惱火了。”
“聽說修路修橋還要大家出錢,怕不是村上那幾爺子想方設法騙大家的錢哦?”
“怎麼打胡亂說呢?修路修橋都是為大家好,出點錢出點力不是應該的嗎?而且路修好了以後出門多方便呀,到處都是幹幹淨淨的。”
“讓我出點錢出點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出太多錢了,你看看四鄰八鄉的,哪個家裏有好多錢出呢?”
“好像村上在說要動員那些大老板回來扣款修路修橋,還要給他們修的路取成他們的名字,真是稀奇事情喲。”
“我們村裏在外麵的大老板還是有一些喲,可以讓他們多出點錢嘛,反正他們都有小車,每年回來也方便。”
“就是,不願意出錢的,以後回來就收他們的過路費。有些大老板越有錢越舍不得,不曉得有好多人願意出錢?”
“大家對村上的工作還是要支持,聽說村上新來了個縣裏來的幹部,叫張書記,修橋的事情就是他提出來的,而且他還去爭取了一百多萬呢。”
“你說那個縣裏來的張書記我見過的,那天他走羅興富屋頭來我碰到了的,長得斯斯文文的,戴著眼鏡,說話的時候喜歡笑,好像就住在村辦公室那樓上的。”
“喲,從縣城裏頭跑到我們村上來當幹部,怕不是想撈一筆就跑了哦?我覺得這個人不可靠。”
“你覺得不可靠,你也不想想,人家在縣城裏過的啥子日子,跑到我們村上來一個人住在村辦公室那邊又是啥子樣子?聽說縣裏派了好多幹部到貧困村來,就是來幫助貧困村脫貧的,哪裏像你說的那樣撈一筆就跑了。”
“就是,我們村這麼窮,有啥子可以撈的呢?這幾年村裏都在說修路修路,結果也沒有修成,現在張書記來了就要開始修了,這不是好事情嗎?”
“聽說張書記在上頭有關係,人家還請到了省裏麵的專家下來,要在龍溪河下遊雙龍橋那一遍修穀子種子基地呢。”
“我也聽到說了,現在村幹部都在那邊做工作,要把那邊的農田全部都承包了,然後每年補償給大家的兩倍穀子的錢。”
“有這樣的好事情呀,可惜我家的田沒有在那邊,錯過這個好機會了。不曉得我們這上邊的田他們要承包不呢?要是也承包了就好了。”
“不光是補償穀子的錢,平時還要請人做零工,說的也是優先請那邊的貧困戶,該他們發財。”
“莫要歎氣,機會多得是,我聽說這上邊要修養豬場了,也要請人幹活,以後還要請人養豬呢。”
“嗯,還說龍崖山那邊村上要整一個花椒基地,要把整個山都承包下來,也需要請人幹活呢。”
對於村民的議論,村幹部也聽到一些,不過大家都是耐心地做工作,同時培訓各社社長讓他們下去做工作,主要是統一思想,讓大家心理有數,免得胡亂議論。
張軍忙了兩天後,星期五中午就返回了縣裏,他還要去跑縣裏幾個單位,看看能不能籌集一些修橋的資金,同時把申請報告交到扶貧局,可以楊常委之前答應了30萬,得早點設定下來。
上午他已經去了雙龍鎮上,把申請報告交給鎮政府了,之前副鎮長孫富海答應了30萬,省農科院專家下來那天又向鎮黨委書記石林泉彙報過,對方也答應了,所以他抓緊時間交了報告,這樣鎮上也好早點研究出結果早點撥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