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到村上,張軍就接到了李樹的電話:“張軍,好消息呀。剛剛韓院長通知我,龍溪村的稻田土壤檢測結果已經出來了,完全符合水稻育種的要求,如今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立項工作,接下來會正式發文通知到縣上。哈哈哈,這下好了,咱們縣多一個水稻育種基地,今年可以爭取全國優質水稻之鄉的牌子了。”
聽到李樹興奮的聲音,張軍也高興不已:“李校長,真是太感謝了。這個消息確實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對龍溪村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個開門紅,也是一針興奮劑。有了這個好的開頭,我們村上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得多了。”
張軍當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劉龍江,隨後劉龍江召集幾個村幹部開會,一邊宣布這個好消息,一邊詢問動員老百姓的情況。之前做工作的時候底氣還沒有那麼足,現在既然省農科院已經在立項了,那村裏再去做老百姓的工作就有具體的東西可說了。
“水稻育種基地的農田共涉及到144戶村民,其中貧困戶有38戶,這38戶貧困戶都將會因為流轉農田而直接脫貧,如果加上他們打零工的收入,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的。不管工作有多難做,我們都要做下來,動員這144戶村民支持村上的工作。”張軍對大家說。
“經過前期摸排,絕大部分村民都是支持工作的,隻有極少數一些老年人拒絕或者反對,需要重點做工作。之前因為沒有省農科院的消息,所以我們暫時還沒有聯係他們家的年輕人,現在可以一邊聯係他們家的年輕人一邊繼續跟老年人做工作了。”刁世平說。
“嗯,我統計了一下,大概有12戶需要重點做工作,其他的村民基本上沒有問題。”周慶中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本子說,這個工作主要交由他來負責的。
“那接下來我和刁主任帶隊,分成兩組來跑,每組分6戶,同時周慶中與何小蓉則負責讓老百姓簽一個意向書,讓他們把這件事情確定下來,免得到時候又反悔了。”劉龍江說道。
“好。”周慶中與何小蓉都點點頭。
“還有一個好消息,今天我與葉主任去找周長青,他有意向回村創業,想流轉龍岩山及周圍土地搞一個柑桔產業基地。他今天下午就要返回眉山去,可能還需要與家裏商量一下,說是三天內就能夠答複我們。”張軍繼續說道。
“這確實是好事情呀。周長青可以說是我們村近幾十年來走出去的職位最高的領導幹部,盡管長期不在村裏,但是村裏那些在外的老板大多數都與他有聯係,都很相信他的話。如果他真的願意回來創業,還有可能帶動其他人回村創業。
而且,之前好像周長青就給回來的幾個大老板打了電話,他們都答應捐款修公路,而且王琅要捐60萬修兩公裏路,陳玉堂答應捐30萬修一公裏,朱繼江與他的幾個兄弟聯係後,也願意捐款60萬修兩公裏,這樣一來修公路的錢就差不多了。”劉龍江欣喜地說。
“還有一些沒有回來的老板,聽他們家裏人說有的也願意捐款修路,正好修橋這邊還差一些錢,到時候可以拿一部分用來修橋。說真的,我還真沒想到修橋的錢東拚西湊的,竟然快要湊齊了。劉支書,我要為自己之前的想法道歉,你說得對,遇到事情隻有迎難而上,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刁世平說。
“嗯,修橋的事情,張書記出力最多,我們都要感謝他。”劉龍江笑著說。
“劉支書,我可不敢邀功,這是大家的功勞。咱們幾個人是一個團體,大家分工合作,都是為村上出力。像下去動員群眾也是重要工作,我雖然跑了一些路,但也是我應該做的部分,所以這個感謝不敢當啊。對了,明天彙興公司的周總要帶人下來,最後確定養豬場的地點,到時候你們兩位哪一位陪同看看呢。”張軍搖頭說道。
“這好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呀,修路修橋,建養豬場,搞花椒基地,水稻育種基地,柑桔基地,這樣算下來咱們村就有好幾個產業了。”葉明英笑著說。
“是呀,說明這段時間大家的工作是有成效的,當然在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大家努力,我相信龍溪村一定會在我們手中發生巨大變化的。”劉龍江笑道。
接下來一段時間,果然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而彙興公司下來籌建的養豬場已經選好地址,就在距離村辦公室不遠處的一個小山坡下麵,向附近的村民流轉了20畝土地後,施工隊迅速進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