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沒過幾天,王琅、陳玉堂、朱家的幾個老板,還有另外一些老板的捐款也紛紛打到了村裏的賬上,總共有一百八十多萬。雖然縣裏的修路款還沒有撥下來,但是修路工程開始啟動了,而且還是由村裏一個搞建築的老板回來承包的工程。
前期工程是請了挖掘機來,沿著村裏現有的機耕道將路麵擴展出來,然後再拉來石塊鋪上,等到將石塊碾平後,才會開始澆築水泥路麵,估計至少要年底才能夠將10公裏機耕道全部澆築成水泥路麵,大概過年的時候就可以通車了。
村上負責監督工程,而且承包商熊方海也承諾,本人在其中不賺一分錢,完全將所有的經費用在修路上,一定會將村裏的公路修好,杜絕豆腐渣工程。因為他是由村裏的幾個老板共同找來的,大家還是比較相信他,所以工程用料方麵全部都交給他了。
4月6日,周長青給劉龍江打電話,確定了回村創業的事情,他希望村裏能夠先動員龍岩山周圍的村民將土地流轉出來,他將於近期回村商量後續事情。
大家還在忙著水稻育種基地的動員工作,所以村委商量後,先讓龍岩山附近幾個社的社長回去通知有關村民,好在龍岩山屬於村集體林地,周圍山腳涉及到的村民不過20來戶,而且此時大部分林地都是荒廢的,做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而且,周長青還讓村上給流轉土地的村民承諾,以後請零工的時候,優先從流轉土地的村民中請,隻有人數不夠時才請其他的貧困戶,這些村民聽說後幾乎沒有反對的。
能夠增加收入是一個方麵,而周長青一直是村裏比較有名的人物,無論遠近對他的大名都比較熟悉,知道他是大領導退休了回來承包龍岩山種植果樹的,所以沒有人反對。
4月10日,省農科院的正式文件發到縣農林局,關於在L縣雙龍鎮龍溪村立項建立一個水稻育種基地,已經被省農科院審核通過,要求縣農林局牽頭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同時由縣農林局監督立項經費的使用情況。
“李校長,那我們前期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可能還需要你們下來指導,不然我們可能抓不住重點。”張軍對李樹說。
“嗯,這項工作我們局裏也是高度重視的,將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一位分管副局長擔任組長,隨後會派出工作組下來對接各項工作。”
“那李校長,韓院長答應給我們村上的修橋的80萬,應該沒有問題吧?”張軍問道。
“韓院長既然說是從專項經費裏麵撥給你們,那肯定不會有問題,不過回頭你可以聯係韓院長問一下此事,擔心他萬一忙起來搞忘了,沒有列入專項經費裏麵就麻煩了。”李樹說著,又提醒張軍道。
“那謝謝李校長,我馬上聯係一下韓院長,把這件事情落實下來。”張軍立即給韓奇發了信息,但是沒能馬上收到回信,讓他心裏有點擔憂。
“張書記,你放心吧,我已經在基礎設施專項費用了列入了,並且備注了修橋補助款,到時候會一並先打到你們縣農林局的帳戶裏,你們可以把申請報告交給農林局的工作組。”直到晚上,韓院長才給他回了一條信息,讓張軍的擔心落地了。
4月12日,周長青回村了,隨後全村都傳遍了他要回來搞柑桔基地的事情,而他主動走訪了龍岩山周邊的農戶,加上村裏提前做的工作,不到三天時間,就讓23戶村民簽訂了流轉土地的協議。同時,周長青也與村上簽訂了流轉龍岩山2500畝土地的協議,而村上在協議中提出了一些要求,例如要在龍岩山頂修建一個觀光平台和亭子,要在龍岩山腳周邊修建便道等等基礎設施,為以後村上的遠景規劃做準備。
對於這些,周長青都沒有異議,清明節那天張軍去找他時,已經詳細跟他談過村上的三年規劃與遠景規劃,他還提出過許多建議和意見,所以對村上的這些合理要求,他全部都答應了下來。
“我這次回來創業,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為家鄉的發展起一點帶頭作用,盡一點自己的力量。當然,如果產業發展起來,在幫助鄉親們致富的同時,自己也能夠賺錢,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周長青笑著對村幹部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