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過去,離春節隻有半個月了。
張軍剛返回村上,劉龍江就叫他到養豬場去一趟,最近龍溪村養豬場天上在出欄銷售成豬。不過成豬的銷售是由彙興公司聯係的商家,不需要村上去想辦法,隻要找些村民負責幫忙稱重記錄就行了。
第一批成豬有四百八十七頭,在飼養的過程中損失了十三頭,不過這也已經算是成活率非常高的了,期間雖然發生過兩次生病的現象,但是並不嚴重,在技術員的幫助下很快就控製下來了。
“前幾個天已經先後出欄了兩百四十頭成豬,今天要拉走一百二十頭豬,還剩下一百二十六頭豬。我與刁主任商量了一下,準備留下七頭豬殺來分給貧困戶們。每頭豬殺了之後大約有一百九十斤肉,平均下來每戶貧困戶可以分到十斤豬肉,也讓他們過年能夠有些肉吃。”劉龍江對張軍說。
“那其他村民會不會有意見呢?畢竟這是村集體的養豬場,殺了之後他們分不到肉,會不會影響不好?”張軍問。
“養豬場是用貧困戶的貸款興建的,算不上村集體的養豬場,而且年底分紅也是隻分給貧困戶的,所以再給貧困戶分點豬肉應該沒有人說什麼。就算有人有意見,到時候讓他來找我,我會說服他的。”劉龍江已經打定主意了,張軍便沒有反對。
而出售了四百八十頭成豬,平均每頭成豬的售款是兩千兩百元左右,總共收入一百零五萬六千元,除去豬仔、飼料的成本四十六萬元,還有人工工資七萬五千元,還剩下五十二萬一千元。
“之前說好了,豬養得好,還要給他們幾個發年終獎,就每個人獎勵一千元吧。”劉龍江與彙興公司的周總商量之後,對養豬的賴三等五人說,他們聽後都非常高興。
養豬半年不但有一萬五千元的工資,年底還有一千元的獎勵,這可是在村裏務工,沒有外出,也沒有多餘的消耗,讓他們都非常高興。
“張書記,我現在已經存了七千塊錢,加上這一千塊錢獎勵就是八千了。明年什麼時候可以改建房屋呢?可能我這點錢還不夠,還需要明年再存點。”賴三喜滋滋地跑過來跟張軍彙報說。
“三哥,你幹得好。我最近去看了賴婆婆,她的臉色都紅潤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她現在每天都非常高興,看到了盼頭。等到明年把房子改建了,一定要讓老娘過點好日子。”張軍拍拍他的肩膀說。
“一定,一定。之前我太混賬了,太對不起老娘了,以後一定好好彌補。”賴三連連點頭說。
“張書記,你在村辦公室嗎?我有事情想過來找你。”就在這時,張軍突然接到了李玉懷的電話,臨近過年,他已經在昨天回家來了。
“我在養豬場這邊,馬上回村辦公室,你過來吧。”張軍高興地說,他知道李玉懷此次回來,是辭職之後回來的,當然是準備回來創業的。
這一段時間,他與李玉懷一直保持著聯係,包括他去縣就業局、縣農林局谘詢的相關政策,還有打聽到的其他一些情況,都跟李玉懷交流了。而李玉懷也已經勸說爸媽同意了,所以他才在這個時候辭職回家,同樣是準備要大幹一場的。
“張書記,這是我準備的規劃書,麻煩你幫忙看一看。”李玉懷今年二十五歲,長得壯壯實實,濃眉大眼,相貌堂堂,而且踏實肯幹,做事情有計劃,思維靈活,張軍覺得他非常好適合回家鄉創業,也願意支持他創業,因為回引人才建設家鄉,也是他這個第一書記的任務之一。
“玉懷兄弟,坐下來,咱們慢慢聊。還有呀,以後別那麼客氣,叫我軍哥就行了。”張軍招呼李玉懷坐下來,給他倒了一杯開水,笑著對他說。
“謝謝軍哥。這個規劃我前年就開始想了,這一年多來又修改了多次,最近又結合村裏的情況再次修改完善了。但是肯定還有不如意的地方,軍哥你給我指點指點吧。”李玉懷畢竟是年輕人,看到張軍是誠心拉近關係,立即改口說道。
張軍拿起李玉懷的規劃書仔細地看著,發現李玉懷在規劃書的第一部分是對龍丘山的土壤及周圍的水質結構都進行了化驗檢測,數據非常翔實,應該是在他讀書期間借助四川農業大學的試驗室化驗分析的報告。
而規劃書第二部分,則是產業方麵的規劃,包括在龍丘山上發展六百畝優質蟠桃,預計要栽種兩萬株,兩年後完全掛果,年產值可達三百五十萬元;另外還規劃了山腳周圍兩百畝優質枇杷基地,預計可栽種枇杷一萬五千株,明年即可掛果,年產值可達百萬元;此外,他還規劃在山腳一塊平地建設兩萬平方米的恒溫大棚,春季種植草莓,其他季節則種植各類蔬菜,今年草莓與蔬菜即可收獲,順利的話年產值可達五十萬至七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