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年來,我鎮的脫貧攻堅工作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和積極的進步,兩個貧困村在產業方麵都有著重大突破,十六個非貧困村也紛紛邁出了發展產業的步伐,我鎮因此獲得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單位稱號。
尤其值得表揚的是龍溪村,去年以來先後發展了五大產業,包括興建養豬場、養蝦場,申報獲批省農科院優質水稻育種基地,自身建立了花椒基地,引進鄉賢人士建立了柑桔基地,第一書記張軍同誌獲得全縣先進個人榮譽。
今年,脫貧攻堅的任務更加艱巨,時間更加緊迫,要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社社通工作以及村黨群服務中心改建工作。特別是貧困戶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重中之重,涉及到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是省上規定的脫貧工作標準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各村會後要立即動員部署,先要摸清家底,弄清楚各村所有貧困戶家的住房情況,分類列出影響居住安全最嚴重的一批危房上報,縣上會根據各鎮的情況分批撥款,我不希望哪個村最後拖了全鎮的後腿。
另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是由縣委組織部牽頭,也是有專項資金扶持的,各村要根據自身村辦公室的情況確定修建方案上報,及時反饋給縣委組織部,爭取早日獲批專項經費。
同時,今年對貧困戶的幫扶措施要細化到位,切合每一戶貧困戶家的實際,除了政策性的扶持之外,還要一戶一策因戶施策,由幫扶責任人負責每戶貧困戶的脫貧措施及實施,力爭通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促進貧困戶致富脫貧。”鎮長方成軍安排了相關工作。
會後,石林泉把兩個貧困村的支書上、主任和第一書記叫到他辦公室旁邊的小會議室,同時還有方成軍、孫富海也在。
“把你們留下來,是因為我們鎮就隻有你們兩個貧困村,你們的扶貧工作完成得如何,關係到全鎮的扶貧工作,所以想聽聽你們今年的工作思路。”石林泉開門見山地說。
“石書記,我們還不是按照縣裏、鎮上的要求來幹,重點是發展產業,然後是修路,最後進一步創造工作崗位,幫助貧困群眾找到務工的機會,逐漸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劉龍江笑著說。
“能不能說得具體點呢?”石林泉問。
“讓老張先說吧。”劉龍江嘿嘿一笑,望著旁邊青灣村的張支書說。
“石書記,我們村準備充分利用靠近長江邊的優勢,大力發展龍眼產業,在去年種植龍眼3000畝的基礎上,今年爭取發展龍眼達到萬畝。這樣貧困群眾一來可以通過流轉土地獲得分紅,二來可以通過參加務工獲得工資收入,基本上脫貧達標沒有問題。”張支書也沒有推辭,直截了當地彙報說。
“青灣村靠近長江,確實具有地利優勢,水利灌溉便利,以前你們村的龍眼就比較有名,隻不過沒有形成規模,如今你們主打龍眼產業也是好的,但是要做就要擦亮品牌,同時還要考慮日後的銷路問題,避免出現龍眼滯銷造成損失。”石林泉點點頭說。
“石書記,方鎮長,我們龍溪村沒有青灣村那麼好的地理位置,所以一切隻能夠靠產業發展和自身努力。今年我們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回引了一名四川農業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回村創業,目前新建了‘青青家庭農場’,還準備辦農家樂。
此外,我們深感貧困群眾還必須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所以還會大力扶持貧困戶發展家庭種養殖業,在去年送貧困雞鴨苗的基礎上,準備出台政策鼓勵貧困戶養豬和養雞鴨,以及種植經濟作物。
另外,我們村還打算向縣上爭取宅基地土地製度改革試驗項目,結合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圍繞新的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新村聚居點。”劉龍江不緊不慢地彙報說,這些都是經過村委研究後形成的發展規劃方案。
“龍溪村去年的發展很不錯,有思路有辦法,希望你們今年再接再厲。在發展集體產業的同時,增強貧困戶自身的發展動力,帶領貧困戶自力更生才是扶貧真正的任務。如果大家在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可以跟鎮上提出來,但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想辦法,我相信隻有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石林泉笑著對大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