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金融危機--無法躲避的“大蕭條”(2)(1 / 3)

進入20世紀90年代,西方經濟開始回暖,利率上升,加上墨西哥政治不穩定,導致墨西哥國內的外資紛紛抽離。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對外公布了一個震驚全球的消息,即墨西哥貨幣比索一次性貶值15%。這是墨西哥政府為經濟開出的藥方,希望能阻止外資的流出。這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宣布的消息,立即引起了投資者極大的恐慌,人們紛紛拋售比索兌換美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比索的大幅貶值使得墨西哥股票市場狂瀉,物價不斷攀升。為了扼製通脹,政府不斷提高利率,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大量倒閉破產,失業率驟升,由此演變成全麵的經濟危機。

墨西哥金融危機是由於金融政策的不當引起的,包括全麵開放金融業和一次性貶值貨幣。此次危機波及南美其他國家,巴西、智利、阿根廷的金融市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八、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源於泰國的泰銖危機。當時泰國貿易項目赤字龐大,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2%。為了彌補這個缺口,泰國實行金融開放,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湧入,進入房地產、股票市場。

由於美國經濟好轉,泰銖無法承受跟隨美元上揚的壓力,泰國政府於1997年7月2日放棄釘住美元的固定彙率製度,改為有管理的自由浮動彙率製度。泰銖當天即貶值20%,泰銖危機全麵爆發。由於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結構相差無幾,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差不大,泰銖危機很快傳染到東南亞各國。幾天後,菲律賓政府也宣布貨幣自由浮動,貨幣當天貶值超過10%,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也紛紛加入貨幣貶值的陣營,外彙市場劇烈動蕩。東南亞各國的貨幣貶值導致了外資的撤離,東南亞各國股市暴跌,演變成區域性的金融危機。

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區域,韓國本來就不妙的經濟也受到影響,股價、彙價連創新低。日本還籠罩在1990年經濟泡沫的陰影裏,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也出現了金融機構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的現象,香港則受到剛從泰銖貶值當中獲得暴利的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對衝基金的攻擊,全球經濟因為上述幾個發達經濟體的影響而布滿陰霾,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

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本國經濟、金融體製還沒完善的情況下,盲目迷信自由市場而造成的。

九、香港金融保衛戰1997年八九月份,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對衝基金橫掃東南亞各國,攫取暴利。10月份,由於具有巨額外彙儲備的中國台灣主動貶值新台幣,對衝基金矛頭直指香港。

香港當時已經是國際金融中心,財政狀況良好,而且實行的還是貨幣局彙率製度,金融製度健全,擁有巨額的外彙儲備,並不具備攻擊的條件。但是東南亞的勝利,新台幣的貶值,讓對衝基金看到了希望。

對衝基金首先做空港元,導致拆借利率飆升,股市狂瀉,1997年10月28日當天創造了暴跌137%的記錄。對衝基金嚐到了甜頭,繼續征戰。麵對來勢洶洶的對衝基金,香港金融管理局當機立斷,利用巨額的外彙基金對金融市場進行幹預,維持恒生指數的穩定。同時金融管理局頒布外彙交易結算的新規定,限製對衝基金的投機行為。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金融管理局動用了超過100多億美元的儲備資金,迫使對衝基金以損失離場,香港金融市場終於穩定下來。

對衝基金豪賭香港金融市場,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判斷香港特區政府不會入市幹預,因為,對於一個自由經濟體來說,入市幹預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但是,當投機資金威脅到經濟體發展的時候,香港的入市幹預政策無疑是正確的,維護了香港的穩定和繁榮。

十、冰島破產危機冰島屬北歐小國,人口約32萬,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五位,以捕魚業、鋁業為經濟支柱。冰島實行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長期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2008年10月6日,冰島總理發表電視講話,稱國家將麵臨破產的危險。雖然國際社會也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但是冰島此舉依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那麼,冰島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

根源在於冰島的金融業。冰島不滿足自己的發展方式,於20世紀90年代效法西方其他國家,對銀行業放鬆管製,大量吸引遊資進入,銀行金融業得到超速擴張,資產規模迅速膨脹,短短幾年時間增長超過10倍,遠遠超過了國內經濟實體的支撐。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雷曼兄弟倒閉,金融海嘯席卷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金融係統的流動性緊張,冰島的銀行再也無力從國際社會貸到資金,冰島銀行業的發展秘訣就是借錢放貸,或從事高風險投資。危機導致銀行急速失血,呆壞賬頻發,銀行係統崩潰,貨幣大幅貶值,債務迅速膨脹。此次浩劫,冰島人民平均每人要背負37萬美元的債務,可謂重負。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調整彙率製度,對國內第一大銀行注資,並接管第二和第三大銀行,向國際經濟組織尋求援助,加強與國外經濟組織和政府的合作。

十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