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話說回來,這番話也代表著唐寧對自己的才學非常自信。
一位舉人身份的老學究,隻是他的工具而已,這口氣夠大的啊!
“咦?那今日,唐大郎為何沒有去往私塾?”頗為疑惑,李貞明捏了捏小腿,而後問道。
在他看來,這也太巧了吧!
也幸虧唐寧在家,否則白跑一趟了。
恐怕還要返回黃家鎮尋找唐寧,一來一回,平白浪費時間!
“李大郎,實不相瞞,我其實是在為新式糧種的種植做準備,這些事隻有我熟悉,所以便是有了你們剛來時候見到的那一幕!”一問一答,唐寧頗為放鬆。
他看得出來,這一行三人性子都是比較隨和的,也就故作大方了一些,將良種之事全盤告知。
倒是這萬開江,一直沒有開口說話,四下打量院落又打量他的身軀,似乎頗有城府。
唐寧一時間,頗有些摸不清這人脾性。
“哦,新式良種?”把握到關鍵信息,李貞明看向的卻是衛符。
他沒聽過這件事啊?
方才在船上,衛符可是將唐寧的全部信息都告知了他和萬四郎,怎麼未曾提及過?
“咳咳——”
輕咳一聲,吸引眾人目光,唐寧站起身子指著院落一角正在晾曬的玉米以及花生,解釋道:“這些糧種乃是我從海外帶來的,能夠畝產五石以上......”
“什麼?”
“這怎麼可能?”
“唐大郎,莫要說玩笑話!”
衛符確實不知此事,因為除了徐毓敏之外,整個永新縣熟悉唐寧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句玩笑話而已。
當下這個年代,畝產兩石的糧食,也很少見。
五石?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左知縣壓根沒有將此事告知衛符,因為在他看來,那根本不現實!
或許有,但是耕種條件比較繁瑣,也有可能是此類作物有著厚厚的外皮,譬如竹筍,看起來怪多,真正能吃的地方很少。
“這並非玩笑話!”
這些農作物一直被人輕視,唐寧即便是樂山大佛也該怒了。
信不信,總要等到結果了再說。
一言蔽之,直接否定,這種心態實在不可取,實在是太氣人了!
一念及此,唐寧嚴肅道:“此類作物,可以請在座三位郎君做個見證,若是等到收獲之時,確實有五石以上,還望諸位能夠利用身份幫忙傳播。”
“當然,品嚐之後再下定論也可!”
唐寧不是個沒腦子的,他現在正好可以借助新式糧種一事,將眼前三位與自己綁定在一起。
這樣,對於他日後仕途發展,有何莫大幫助。
他腦子靈活,應變的很快,這個方法細細想來,實在是巧妙的很。
“好,既然如此,那我等就做個見證,若是唐大郎當真能種出五石的糧食,且口味過得去,我等自當宣傳一番!”
少年心性使然,李貞明當即來了興致。
外人不懂就算了,他是時常見到見到父親處理公文的。
早在祈寧元年(本書中的十年前,1011年左右),有一種叫做“占城稻”的良種逐漸在福建、江淮、兩浙等地傳播開來。
效果不錯,大概可以畝產三石左右。
當然,畝產三石還是需要最好的沙瓤田地,並非山地、貧田等。
所以,他有心要見識唐寧是否誇大其口,決定等日後結出果實後,再下定論。
“唐大郎,這些糧食當真能收獲三石以上?”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萬開江忍不住出聲了,他實在是憋不住了。
眼前這位同齡人,一次又一次地震撼到他。
想要故作端莊的心神,頓時騷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