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局外之局(1 / 2)

一路暢通,我在車上開始說起《西遊記》的故事。

“西遊記中有四樣神物,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分別是唐僧肉、蟠桃、仙丹和人參果。

但唐僧肉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不在本次討論範圍。

後三樣,王母娘娘管蟠桃、太上老君管仙丹、鎮元大仙管人參果。

鼎原來是吃飯的家夥,和鍋功能類似。

所謂‘三仙獻鼎’,其實就是玉帝這個老板讓三個手下將手中飯碗上交,而下的一盤大棋。

於是乎,天地間蹦出來一隻猴子,也就是後來的孫悟空,他砸了蟠桃園,掀翻煉丹爐,在西行路上還順便將人參果樹打倒。

結果嘛,孫悟空先是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500年,而後又請來觀音菩薩用聖水複活了人參果樹。”

“哥,你說得有點道理,可我還是沒聽懂!”

我反問道:“你知道為什麼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那麼牛批,到取經路上就不行了嗎?”

劉簾搖搖頭。

西瓜打趣道:“因為大部分的妖怪都有後台,所以孫猴子不敢下死手,隻能到處求爺爺,告奶奶!”

我擺手道:“這隻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四個字——人情世故!

孫悟空幫人平了這麼多爛賬,取經路上自然有人放水,有人幫忙。”

劉簾會意而笑,“哥,聽你這麼一說,我就懂了,由於孫悟空大鬧天宮,所以那幫神仙隻要有什麼工作上的失誤,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他身上!”

我很欣慰,她總算是聽明白了,隨即展開進一步分析。

“大禹為了傳位給兒子,先裝模作樣地讓給別人做,然後順理成章地讓自己兒子登大位。

玉帝放出孫悟空,不僅收回了神物的管理權,還幫助天庭平了多年以來的爛賬!”

她讚歎道:“真是好一個‘三仙獻鼎’局!”

無獨有偶,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戰國時期,秦孝公為了收回貴族權利,重用商鞅,變法之後,秦惠文王登位,殺商鞅而沿用商鞅之法,充當了如來佛祖的角色,順利完成權利交接。

漢景帝時期,諸侯國勢大,他采用晁錯之謀削藩不成,做局失敗,反受其累,引發七國之亂,為平眾怒,腰斬晁錯於東市。

而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采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一策,成功削藩,但為平眾怒,最終一刀嘎了主父偃。

“三仙獻鼎”的核心思想,其實是轉化矛盾。

把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主體和傀儡之間的矛盾。

然後,再大張旗鼓地當著所有人的麵,將傀儡給解決掉。

曹操靠這一局,打敗了袁術,攻占壽春。

朱元璋靠這一局,成功削弱了宰相的權利。

如果放到現在,渣男去用,也可以被稱作“英雄救美”局。

劉簾問道:“哥,那照你意思,楊偉就是孫效國放出來的孫悟空?”

我微微一笑,“你這話隻對一半,應該說‘湘西三煞’兄弟三人,都是孫效國放出來的孫悟空!”

啊?!

西瓜也表示相當震驚。

“老板,照你意思,楊炬和楊頂天都被孫效國弄死了?”

我淡淡道:“用你老板娘的話來說,在法律麵前,得靠證據說話!”

可劉簾卻當場否認了自己曾經的觀點。

“不,西瓜,你這麼分析不無道理!

如果沒有湘西三煞,湘省藍道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統一?

可統一過程中,勢必會有許多見不得人的髒活,需要有替罪羊去做!

於是,孫效國早早退居二線,讓心術不正的三兄弟放心大膽去幹,到處惹是生非。

可這位千囚表麵裝瘋賣傻,實際上卻穩坐釣魚台,一把火,不僅燒了傀儡,而且很有可能借屍還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