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重新定義“不患寡而患不均”(3 / 3)

“對,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你說得對,杏花村、杜康,這兩種酒,隻僅僅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酒香撲鼻。其實,陝西有個太白酒,重慶也有個酒廠,產品叫詩仙太白,這些名字都不錯。讓人一聽就想起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到這裏,我想起杜甫來,這老頭命不好,不走運,他很崇拜那些有才、又能喝酒的,他寫了《飲中八仙歌》,對那些人欣賞得不得了。”

張瑞說到這裏停下了,笑了一下說:“如果是在課堂上,我又會給學生背下去。這種情況下,我不由得會興奮。”

許宏濤說:“這個我理解,我初中時,學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我們那個語文老師,講到縹緲這兩個字時,給我們背誦《長恨歌》,一直背誦到縹渺這個詞語出現。我記得這個詞語在這首長詩的後麵部分。說真的,我倒沒有記住多少,但這個事一直記著。”

“你那個老師倒有才,那麼長的詩也能背誦。其實,我也能背誦得下去。還有《琵琶行》,我也背得過。”

“你們還是厲害。”許宏濤由衷地說。之後,他停頓了一下,想起自己來這裏的目的,便說:“把第一個問題解決之後,該怎麼辦呢?現在廠裏沒資金、品牌沒有影響力,技術呢,也就是傳統工藝製造。我也不知先從哪個方麵做起。”

張瑞稍一沉思,說道:“你廠裏目前這種狀態,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咋樣,這個你得心裏有數。如果質量沒問題,暫時就不考慮技術改造的事了,先把精力放在產品的生產環節和市場營銷上。”

張瑞說到這裏,笑了笑說:“其實,我也是胡說哩。”

“你說得對。”許宏濤說:“我也是這麼想的,先把市場打開,等喘過氣來,就得在生產技術上下功夫。我大概謀劃了一下,萬一我能接手這個廠子,想盡辦法,資金也許不會太多。我打算先開發出一兩款產品,集中精力,用這一兩款把市場打開,之後再陸續推出新品,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們的需求。”

“這個想法是對的,剛開始,尤其是資金緊張的時候,也就不要開發太多的產品了,做好一兩款就行了。隻要這一兩款能火爆起來,也是不得了的事。”

張瑞又說:“除此之外,你在銷售上還得想些辦法。我見過新疆的一個酒廠,在咱們這邊有代理商,在街頭搞活動,有穿維吾爾族服裝的女的在跳新疆舞。他們把酒在街頭碼起來,上麵擺上樣品酒,讓人們品嚐。”

許宏濤見過這種宣傳方式,是在漠南市下轄的某個鄉鎮,圍觀的人很多,也有不少農村人去品嚐。但是許宏濤覺得,這種方式在縣城以上城市是不行的,有些幹部或經濟條件稍好的人,身份感很強,不會在街頭喝酒的。但是,他並沒有對張瑞提出的這種方法質疑,他說:“這確是一種不錯的營銷方式,能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

“對,這也是一種宣傳。有些人有可能礙於身份和麵子不會品嚐,但是他們路過看到了之後,就知道有這麼一種白酒,如果需要購買,也許就會想起來。廣告的目的是讓商品被人們熟知並深入人心。”

“對,你說得很對。”許宏濤說。這會兒,他在想還有什麼需要交流的。

“開發出讓消費者喜歡的好產品,這是第一件必須做好的事。其次,組建強有力的銷售班子,這是第二位。當然,針對經銷商的政策、針對業務員的政策要合理,要讓這些人有錢可掙,這才是搞好銷售的關鍵。古人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不均得把握好,銷售得好的和銷售得不好的,同一個報酬和待遇,這就是不均。人的潛能是能調動起來的,隻有調動起所有員工的潛能,讓這種潛能發揮到極致,這才是一個有活力的團隊,才能幹出大成績。”

聽完張瑞的這一番話,許宏濤特別欽佩,他覺得張瑞講得太好了,講出了他能想到卻講不出的話。他驚奇地問:“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你年紀輕輕的,又沒有搞過銷售,也沒有學過營銷,卻懂得這麼多,這真讓我感到驚訝。”

張瑞莞爾一笑,說道:“這些東西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隻要稍用些心,就能想得明白。電視上也常有商品廣告,多看廣告,也會明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