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1 / 3)

聽到許宏濤說後天要去,楊梅說:“你想過沒有,投放蘭州市場,沒個兩千萬元、四五輛車、七八個人,完全是拿不下來的。而且,這些錢、這些人投進去,有沒有回報,也是很難說的。再加上你說要開發河西市場,河西市場也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河西五地市,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一兩個酒廠,有些還有好幾個,例如張掖市,最少有兩個大酒廠,如果那裏的人把喝水變成喝酒,銷量一定會上去的,也許會有咱的一杯羹。但是,如果沒有特別有力的招商策略,也許很難打開那個市場。”

許宏濤沒有反駁,他知道楊梅說得有道理。張掖的民樂,有濱河集團,生產白酒也生產葡萄酒。還有另一個曾經在隴原大地風靡一時的絲路春酒廠。世紀之交,黑瓷瓶絲路春,暢銷隴原大地。酒泉、武威也分別有生產能力比較強的酒廠。總之,攻入這些陌生的領地,確實不容易,但不攻入又該怎麼辦呢?

許宏濤仔細想過,陝西市場西鳳酒已經占據半壁江山,各地小酒廠、外地大廠進入之後的占領,使市場競爭已經處於白熱化狀態,外地小廠很難全麵攻入。內蒙古地形狹長,不利於輻射,難以形成轟動效應和連鎖反應,且運輸成本太高。再說,有河套老窖,別的品牌要想插入,確是不容易。山西有杏花村,發展蓬勃。河南有杜康、宋河等,也難以攻入。四川那邊,想都不要想,屬於真正的酒國。因而,無奈之下,隻能去試下甘肅市場了。當然,還有青海市場,也是地廣人稀,成本高,收益低。相比較之下,也許隻有甘肅市場較為合適,經濟較為落後,民風也淳樸,一旦認準某個品牌,就會死心塌地。

當然,河東片區地產白酒較少,白酒企業也較弱,是不錯的市場。隴南有徽縣的金徽酒,這些年發展得特別不錯。除此之外,還有成縣的紅川酒業,據說也特別不錯,主打的是純糧釀造。

其實,楊梅即使不說,許宏濤也知道去攻打蘭州和河西市場,有多麼困難,大量資金、人員的投入,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誰也說不清。但是,既然進入這一行了,就得拚盡全力向前衝鋒,否則隻能被別的企業擠跨。許宏濤想到上學時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確是這樣,競爭是殘酷的,沒有人會對你手下留情。

“不去是沒有辦法的。”許宏濤說。“單靠現在的市場,根本不行的。任何一個市場,做得再好,能占到市場份額的50%以上,就已經特別不錯了,因而,要讓企業發展,就得另行開辟新的市場。”

“投入那麼大,如果萬一賠了怎麼辦?”楊梅憂心忡忡地說。

“我算過了,如果蘭州和河西能銷售3000萬,就賠不了,我想,銷到這個數量是沒有問題的。再說,你剛說的投資2000萬,完全用不了那麼多。正常情況下,打開那麼大市場,第一年的投資,也許在1000萬左右。再說,投資是一點點投進去的,並非一次性投入。因而,我們可以一邊投入,一邊看市場的反應。”

楊梅聽許宏濤這麼說,也沒有再辯駁,臉上依然是淡淡的表情。

許宏濤坐在那隻已經顯得有些老舊的沙發上,眼前的茶幾上,是他的水晶茶杯,裏麵的龍井茶熱氣騰騰。他點上一支煙,沉思起來。

許宏濤之所以決定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有西銅和漠南等市場的支撐,外加張瑞掌控的團購部,這幾處每年所產生的淨利潤,已經過了1000萬了。今年,他想有可能會更多。有了這些作為後盾和支撐,他完全可以放手一搏的。再說,市場的大規模投資,是招到代理商之後的事,前期,投資的僅僅是業務員的吃喝拉撒費用,這些是有限度的。

許宏濤用一個旅行箱,裝好自己的換洗衣服和日常用品,由小白駕車,去往幾百公裏之外的蘭州。

許宏濤繞道去了張瑞那裏,他想出發前再見張瑞一麵,聽聽她的意見。關於這次西行,許宏濤已經在電話上和張瑞講過,她也是讚成的。

兩人見麵後,許宏濤說了自己的打算,張瑞說:“蘭州市場,據我所知,整體消費層次不算太低,主銷產品多在一百元至四百元之間,這個價格帶的產品,毛利還算不錯,因而,我也是主張去攻占這個市場的。至於河西市場,咱們還得跟這邊市場一樣,以招商和宣傳為主,同時,考慮發展團購事業。”

許宏濤說:“你說得對,尤其蘭州市場,百元以下產品,完全可以忽略,這類產品利潤有限,零售店也沒有充足空間去陳列。”

“正是這樣。”張瑞說。“對於團購部的工作,我有個新思路,且正在實施,每個縣找了一個團購經理,讓他囤貨,並大力發展下線,越多越好,這些下線沒有任何底薪,隻拿提成。而這人也在下線的銷售中拿提成。我試了一下,發現這個辦法特別不錯,一個縣居然有幾十個人都在為咱們賣酒。現在的情況是代理商和門店在明處銷售,團購下線在暗處銷售,大家都在喝咱的酒,這讓我想起一句唐詩:到處逢人說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