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脂血症家庭常用藥 (3)(1 / 3)

(用法用量)5~10克煎服。

鬱金

本品為薑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鬱金或莪術的塊根。

(性味)辛、苦、涼。

(歸經)歸心、肺、肝、脾經。

(功效)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涼血清心、利濕退黃的作用。

(用法用量)6~12克煎服。

茺蔚子

本品為唇形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果實。

(性味)甘、微寒。

(功效)具有活血調經、疏風清熱、安神益精的作用。

(用法用量)5~10克煎服。

實驗研究發現,茺蔚子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載脂蛋白的作用。

3.清熱及瀉下類藥

大黃

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幹燥根及根莖。

(性味)苦、寒。

(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效)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淤通經之功效。

(用法用量)3~12克煎服。

虎杖

本品為蓼科植物虎杖的幹燥根莖和根。

(性味)微苦、微寒。

(歸經)歸肝、膽、肺經。

(功效)具有祛風除濕、散淤定痛、止咳化痰之功效。常用於痰熱淤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10~30克煎服。

實驗研究表明,虎杖的有效成分白基蘆酸甙能明顯地降低血清膽固醇。

茵陳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地上部分。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歸脾、胃、膽、肝經。

(功效)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之功效,常用於濕熱淤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10~30克煎服。

金銀花

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山銀花、毛花柱忍冬的幹燥花蕾或初開的花。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心、胃經。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

(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

實驗研究發現,金銀花能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對甘油三酯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黃蓮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幹燥根莖。

(性味)苦、寒。

(歸經)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用法用量)2~10克煎服。

實驗研究發現,黃連所含的主要成分小檗堿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水牛角

本品為牛科動物水牛的雙角。

(性味)鹹、寒。

(歸經)歸心、肝經。

(功效)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15~20克煎服。

實驗研究發現,水牛角的角質部分具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黃芩

本品為唇科植物黃芩的幹燥根。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膽、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具有清熱除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用法用量)2~10克煎服。

實驗研究表明,黃芩的黃酮類成分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

熊膽

為熊科動物黑熊的幹燥膽。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肝、膽、脾、胃經。

(功效)具有清熱鎮痙、明目、殺蟲之功效。

(用法用量)1.5~6克煎服。

實驗表明,熊膽中熊去氧膽酸有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尤其在甘油三酯濃度較高時更為明顯。

地骨皮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幹燥根皮。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肝、腎經。

(功效)具有涼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

(用法用量)6~15克煎服。

決明子

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種子。

(性味)甘、苦、鹹、微寒。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效)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

(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

實驗證明,決明子有抑製血清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形成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與其所含大黃素、蘆薈大黃素等能促進腸管運動、抑製膽固醇吸收有關。

羅布麻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的全草。

(性味)甘、苦、涼。

(歸經)歸肝經。

(功效)有平肝安神、清熱降壓、強心利尿的作用。

(用法用量)6~12克煎服。

絞股藍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的根莖或全草。

(性味)苦、寒。

(功效)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