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脂血症家庭常用藥 (3)(2 / 3)

(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

柴胡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幹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

(性味)苦、微寒。

(歸經)歸肝、膽經。

(功效)具有透表解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作用。

(用法用量)3~10克煎服。

4.祛濕化痰類及其他

橘皮

本品為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果皮。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肺、脾經。

(功效)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

(用法用量)3~10克煎服。

大蒜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磷莖。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效)具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之功效。

(用法用量)5~15克煎服。

實驗研究證明,本品能降低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食品之一。

山楂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裏紅或山楂的幹燥成熟果實。

(性味)酸、甘、微溫。

(歸經)歸脾、胃、肝經。

(功效)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淤之功效。

(用法用量)9~12克煎服。

海藻

本品為馬尾藻科多年生植物羊棲菜或海蒿子等的幹燥全草。

(性味)鹹、苦、寒。

(歸經)歸肝、胃、腎經。

(功效)具有軟堅散結、消痰清熱之功效。

(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

金櫻子

本品為薔薇科常綠攀緣灌木金櫻子的果實。

(性味)酸、澀。

(歸經)歸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具有固精縮尿、澀腸止瀉之功效。

(用法用量)6~18克煎服。

澤瀉

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

(性味)甘、寒。

(歸經)歸腎、膀胱經。

(功效)具有利水、滲濕、清熱之功效。

(用法用量)6~10克煎服。

澤瀉的多種成分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昆布

本品為海帶科多年生大型褐藻海帶或翅藻科多年生大型褐藻、裙帶菜的葉狀體。

(性味)鹹、寒。

(歸經)歸肝、胃、腎經。

(功效)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清熱的作用。

(用法用量)10~15克煎服。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昆布含有褐藻澱粉硫酸脂,它能降低血中的中性脂肪、磷脂、結合及遊離膽固醇和載脂蛋白。

月見草

本品為柳葉菜科植物紅棗月見草的根,其種子也可入藥。

(性味)甘、溫。

(功效)具有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之功效。

(用法用量)5~15克煎服。

實驗證明,月見草有明顯的降脂作用。有降低高甘油三酯、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其中以降低甘油三脂效果最為明顯。5.常用中成藥

血脂寧丸

(組成)決明子、山楂、荷葉、製何首烏、白糖。

(功效)方中以山楂消食健胃,活血散淤;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荷葉利濕化濁,醒脾升清。諸藥相合,共奏降低血脂,軟化血管之功。臨床上主要有降血脂、抗心絞痛作用。

(適應證)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用於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提高心肌對強心苷作用的敏感性,抗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臨床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的防治。

(注意事項)嚴重胃潰瘍、胃酸分泌過多者禁用或慎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

脂脈寧膠囊

(組成)何首烏、枸杞子、冬蟲夏草、藏紅花、酒大黃、澤瀉、石膏、菖蒲、大皂莢、薑黃等。

(功效)滋陰養血、涼血祛淤。

(適應證)適用高脂血症屬陰虛血少、痰熱內結者。其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較強。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粒,8周為一療程。

降脂中藥片

(組成)主要成分為太子參、首烏、草決明、生蒲黃、生荷葉、薑黃、鬱金。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化淤。

(適應證)適用於氣陰兩虛夾淤型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8周為一個療程。

固本降脂丸

(組成)主要成分為地黃、首烏、枸杞、肉蓯蓉、巴戟天等。

(功效)滋補肝腎。

(適應證)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

複方明星片

(組成)主要成分為決明子、製南星、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