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脂血症日常護理與保健 (2)(1 / 3)

答:對於高脂血症患者來說,生活方式調整很重要。這邊拚命地吃藥,那邊坐著不動,還是不行的。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任何有高血脂的病的人,還應每天保持30分鍾左右的運動,大概每個星期至少運動5次。同時,在飲食方麵盡可能控製高脂肪的飲食,這樣有助於控製血脂。對於高血脂的病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生活方式的調整是基礎,藥物治療不能代替,隻有兩者結合起來才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

3.節食問題

我國古代醫家十分重視飲食養生的問題,前人對於如何進食,在方法上也很科學。孫思邈說:“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而且還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提出飲食是養身之本,一日三餐,每頓都不宜多食的原則。

當今中西醫藥界都認知高脂血症成因於飲食不當,節食問題自然而然地擺在人們的麵前。

張華在《博物誌》中說:“所食逾少,心開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損焉。”堅持適量少食,可減少胃腸、肝髒過重的負擔,始終保持良好的食欲狀態。臨床研究觀察也表明,高脂血症(肥胖症及其伴發的脂肪肝),多由營養過剩所致,針對病因,采取標本兼治,尤為適宜。但是有效控製飲食,絕非饑餓療法,盲目地應用“饑餓療法”來防範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病症是不適宜的。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效的節食措施。

增加膳食纖維,主要在於調整日常的飲食結構,糧食不要太精白,不要天天吃大魚大肉,油脂不要吃得太多,應該多吃些新鮮水果、五穀雜糧等。增加膳食纖維應從娃娃(即兒童)時期就開始,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目前,從我國人民的膳食結構看,每天攝入一定量的各種蔬菜、水果,再多吃些粗糧、雜糧,就能獲得比較充足的膳食纖維。

重視食物的互補作用,同樣是一種有效的節食舉措。以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為例,在這裏指的是把幾種營養價值較低的蛋白質混合食用,以提高其綜合營養價值,例如穀類蛋白質含色氨酸較多,賴氨酸相對少,而豆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多,而色氨酸含量相對較少,若把這兩種蛋白質混合食用,結果表明:混合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可以得到提高。對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脂肪肝)患者來說,要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局限於單一品種攝食的好習慣,做到總飲食量有控製的多種食物原料混合烹飪攝食。這樣的飲食方法有助於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的防治,並可促使其康複。我國傳統飲食方法中,有許多是很值得推薦和采納的,例如“八寶粥”、水餃、菜肉包、炒雜燴等,將多種食物原料,混合在一起,經過製作烹飪而食用,使其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在種類和含量上發揮互補作用,取長補不足,從而可提高蛋白質對人體的綜合營養價值。

近幾年來,高粱、玉米等雜糧再度“走紅”,進入居民的膳食生活,與稻米、麥麵等混合,反映了老百姓對傳統膳食中合理內涵的重新認識,也進一步肯定了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實際需要。堅持這樣做下去,將會有效地控製高脂血症,並可明顯地減少肥胖症、脂肪肝的發病率,更好地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並造福於人類。

科學合理地調理飲食,以及有效地把體重控製在正常範圍,是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及脂肪肝的重要指導原則。這兩大原則,對每個人來說都應當自覺遵循,並切實做到。對於高脂血症、肥胖症患者中的多數人來說,用通俗的話講,重要的是要管好“嘴”,要控製好源頭,從進食量的均衡、清淡、不過食、不暴飲做起,持之以恒,長期堅持,就會有實實在在的防治效果。

問:血脂高一定要戒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