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好高中語文的有效方法和技巧(1)(1 / 3)

語文是交際工具,主要學習過程是學習掌握——記憶儲存——提取運用,並且,這種運用的速度要求十分迅捷,所以,必需達到熟練的程度,為此,我們需要學習種種方法。

——〔中〕葉聖陶

一、語文學習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要講究方法,不論是單項訓練還是綜合複習,隻有掌握了科學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當今,隨著教育體製的改革,隨著學習理論和學習手段的發展,新的學習方法也層出不窮,這裏簡介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1.“六字”學習法

“六字”學習法中的“六字”,是指“記性、韌性、悟性”。這六個字是四川師範大學的李成良教授20年來治學經驗的總結,在高中學習中,這“六字真言”尤其有價值。

(1)記性:並非死記硬背

通過背書積累知識,是我們發揮“記性”能量的一個重要方麵。當然,這裏說的決不是死記硬背。李成良教授認為:學生不背書是肯定不行的。可是,很多學生壓根兒就不去背書,要背的話也就背背數理化公式和英語單詞,而對於那麼多的唐詩宋詞、絕妙好文是不願意去理睬的。還有人以為這就叫“減負”。這樣怎麼能行呢?腦子裏如果沒有足夠的積累,一提筆寫文章就隻能是滿篇的空話,或者幹脆咬一個鍾頭筆杆,“曳白”出場。這不僅在考場上要吃大虧,就是平時談話中也會讓人瞧不起的。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麵目可憎。”我們隻有努力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可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的記憶能力當然有差別,有的同學記性好,過目不忘,有的則要笨一點,常常腦筋短路。比如背《琵琶行》和《長恨歌》這樣的長詩,有的同學就感到吃不消。但隻要自己肯老老實實地下苦功夫,一天念它個十遍二十遍,那就功到自然成了。《射雕英雄傳》裏有一個情節就是老頑童逼郭靖背《九陰真經》,郭靖是個笨人,可念了八九十次後也能成誦,就是這個道理。

每天早晨40分鍾左右的早自修時間,這千萬要抓住,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讀效果是最好的。這段時間不要拿來做題,應該拿來背書。

記性二字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要廣泛地涉獵,要努力拓寬知識麵,僅僅局限於課堂上的一點點東西是絕對不夠的,現在的高考也要求學生知識麵要寬一些。中華書局的《中華活葉文選》(高中版或成人版)、河南的《中學生閱讀》、山西的《語文報》都相當不錯,水平高一點的同學還可以翻一翻《讀書》、《文史知識》這樣的有學術品味的雜誌。我們應該多讀那些看似無用但卻已有定評的經典著作,語文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而成的。

(2)韌性:決不言敗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決不能缺乏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

韌性特別體現在持之以恒上。在學習上最好有一個比較細的計劃,每天該幹什麼,要達到怎樣的目標,這些自己都應該有數。比如很多同學都知道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可往往不能堅持,結果把大好時光白白地丟掉了。所以,最好是親自訂個讀書計劃和進度表,開頭讓家人或請老師監督。時間一長形成習慣,就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了。鄭振鐸先生曾說過:“不怕做得少,隻要天天堅持做,最終一定有成績!”

韌性的另一種表現是不服輸,不怕跌倒,失敗了決不氣餒。人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有許多挫折,有時甚至會遇到很大的失敗。有的同學基礎不是太好,成績老是上不去,或者在一個不太讓人滿意的中學讀書,各方麵都不如別人,於是就失去信心了。其實逆境往往更能鍛煉人,所謂“苦心人,天不負;有誌者,事竟成”,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多半都是於艱難困苦中奮起的,讀書也一樣。一定要有信心,一定不能放棄努力!

隻要有韌勁、不怕吃苦,你就肯定不會失敗!

(3)悟性:感悟知識

悟性是指一個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悟性的得來,除了靠勤奮苦讀之外,還要靠培養懷疑精神,靠善於結交學問上的朋友,後兩點是非常要緊的。

懷疑精神說白一點就是要多提問題。提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能夠提出問題尤其是有價值的問題是了不起的,這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有比較縝密的思維,並且對問題已有了相當的領悟。舉個例子,《論語·微子》裏寫子路問荷丈人:“子見夫子乎?”丈人回答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這句答語一般都被理解成是對孔子的批評,可仔細一想,老先生和子路剛一見麵,怎麼一開口就斥責別人的老師呢?如果他極為鄙夷孔子,又怎麼會對萍水相逢的孔門弟子禮敬有加,又是殺雞備酒又是留宿呢?這個矛盾之處該怎麼解釋,有的同學至今沒找到答案,猜想可能是有脫漏的句子。但為了找答案,有位同學仔細查了好幾種《論語》的注本,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