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學亂彈琴別添亂3(1 / 2)

1997年,以色列人多隆·維茲疼、艾裏亞胡·瑞普斯和育阿夫·羅森伯格,以及美國人邁克·喬斯寧憑著“以吹毛求疵的統計學發現聖經中暗藏密碼”而獲獎。維茲疼、瑞普斯和羅森伯格著有《創世紀中的等距離字母序列》一文,發表在《統計學》雜誌上;喬斯寧據此寫了本流行書:《聖經密碼》。

1998年,瑪拉·西多裏博士獲獎,獲獎作品為她發表在《分析心理學》雜誌的啟蒙的報告《放屁作為對不可名狀之恐懼的防禦》。

2000年授予澳大利亞的作家迦斯繆辛,她寫的書叫做《靠光活》,指出盡管有些人確實吃東西,但他們從不真正需要吃。

2003年,紐約澤科林商學院的約翰·逡考斯獲獎,他小心翼翼地搜集和發表了超過80條困擾他的理論報告,諸如:年輕人正反戴棒球帽的百分比是多少;行人穿的運動鞋裏,白色的與其他顏色的百分比是多少;遊泳者在泳池淺端與深端使用浮板的百分比;汽車在特定停車標誌前將停未停的百分比;超市購物者走快速收款通道的理論允許與實際發生的百分比;學生不喜歡甘藍菜味道的百分比。

6.日本大地震與鯰魚擺尾的關係

2011年3月11日,日本當地時間14時46分發生裏氏9級地震,震中位於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裏,並引發了大規模的海嘯。

而早在1994年,Ig諾貝爾物理學獎便授予了日本氣象廳。日本氣象廳因對“地震是否由鯰魚擺動尾巴所引起”的長達7年的研究而獲物理學獎——這是一項想象力與耐性兼備的艱巨工作,獲獎當之無愧。

鯰魚,又叫土鯰,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魚類,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覓食活動頻繁。根據地震學家的解釋,地表岩石的大規模迅速錯動是強烈地動的原因。地球深層構造力造成地球外層大規模變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質斷裂帶的突然滑移則是地震波能量輻射的直接原因。在平常人看來,鯰魚怎麼會同地震扯上關係呢?但是在日本,很多人就認為鯰魚與地震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由於鯰魚對輕微震動和電流變化反應十分敏感,在日本有“地震鯰魚”的美稱。

日本傳說中,地心居住一條碩大的鯰魚,地震即是它翻身的後果。相信在許多人的記憶中,機器貓和皮卡丘動畫裏都出現過神奇的地震鯰魚的形象。

日本氣象廳對鯰魚和地震的關係進行了長達7年的認真分析,並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經驗。有“鯰魚博士”之稱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末廣恭維,從事魚類與地震關係的研究竟達45年之久,他在1976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群眾業餘地震預報研究組織,便取名為“鯰魚會”。而東京市政府為了支持專家研究鯰魚預報地震,更在1976~1977年財政年度撥款1100萬日元對鯰魚習性進行專題研究。

那麼,鯰魚和地震之間是否真的有聯係呢?水生動物震前會有某種預感卻是真的。原因是動物的某些感受器官異常靈敏,它們對某些物理、化學變化十分敏感,例如,魚類能分辨波長350~400微米紫外線的顏色,鯊魚和鯰魚能通過它們的低頻或高頻電感受器發現目標,並且互相進行通信聯係。由此類推,日本鯰魚自然也能預感地震的到來,日本氣象廳大筆的研究經費總算沒白花。

7.麥田怪圈到底是誰的作品?

麥田怪圈,是在長滿麥子的麥田或其他農田中一夜之間出現大量麥穗傾倒而形成的奇怪圓形圖案,令人遺憾的是,350多年來,科學界對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爭議。世人對於怪圈的成因也有多種看法。很多人相信,麥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間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

事實上,對於神秘麥田怪圈的成因,各類科學家都曾試圖去解釋:氣象學家估計這可能是氣旋或閃電造成的,地理學家說是地層下某種磁場造成的,然而所有這些解釋都難以讓人信服。

在英國,農夫們在麥田裏發現簡單的圓圈圖案的事件可以追溯到數代人以前。英國媒體首次報道這些神秘麥田圓圈圖案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了20世紀90年代,麥田圈再次震撼了世界各地人士,因為這些神秘的圖案由簡單的圖形變得美麗、麵積巨大、複雜而又充滿高深的幾何學原理!而且,麥田圈的出現是個全球性的現象,每年都有新的圖案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數目在各地冒出。總的來說,英國南部的麥田圈數量最多,而且靠近許多上古文明遺跡,諸如史前巨石陣、埃夫伯裏(英國威爾特郡一村莊,附近有球形白堊石砌坑壁等新石器時代遺跡)和Silbury山(歐洲最大的史前人造山),因而總是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雖然長久以來,關於這些神秘圓圈圖案是如何出現或是被製作出來的,人們說法不一,但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一個完整有力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