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上的蠢人集中起來會發生什麼,離奇的事很多,有些事的確就那樣發生了,以至於你看得渾身發抖……
樓道、電梯、教室、下水道、洗手間、辦公室、地鐵、巴士……稀鬆平常的日常所在,但是這群倒黴蛋們注定無法逃生,在與時間的可怕賽跑中,他們發了瘋一樣尋找死神的魔掌。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我們剛出生時都是無知的,但是要保持這種愚蠢則需要極大的努力。”而達爾文獎則是向這些人致敬。他們把自己從人類基因庫中抹去,把人類的福祉留給了其他人。
1.別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
美國“達爾文獎”由31歲的斯坦福大學女教授溫蒂·諾斯喀特於1994年創建,此命名是為了向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致敬。達爾文認為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因此“達爾文獎”正是為了“讚賞”那些“為了人類進步、借著極其愚蠢的辦法‘自行解決’,將自己從人類基因庫中除掉”的男女,而且這些男女不分國籍,更不分老幼。
達爾文獎並不用來獎勵那些為進化論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而是頒發給那些以最愚蠢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倒黴蛋,任何人隻要有辦法讓自己死去並淪為笑柄,就有機會參加評選,使自己喪失繁殖能力的過程越愚蠢,得到這個榮耀的機會就越高,從而達到自人類基因庫移除這一組不合適基因的崇高目的。因此,曆屆“達爾文獎”得主全都是些死得稀裏糊塗的蠢人,他們的後人可以從作品集中緬懷祖先的“事跡”,以免重蹈覆轍。
真正的“達爾文獎”候選人會告訴自己,他們生活在一個老虎不咬人、鯊魚可以像企鵝一樣可愛的世界裏,在他們的想象中,隻要有一點精巧和聰敏,人就可以在天上飛翔。在他們的常識裏,點著打火機往汽油罐裏張望是合乎情理的;一位恐怖分子寄出了一封炸彈郵件,卻沒有貼上足夠的郵票,於是郵件被送還,結果打開信件的正是他自己;還有一位漁民把一捆炸藥扔到冰上,卻發現自己那隻訓練有素的金牌獵犬馬上把炸藥撿了回來。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我們剛出生時都是無知的,但是要保持這種愚蠢則需要極大的努力。”而達爾文獎要獎勵的正是在這方麵作出最大努力的人:他們把自己從人類基因庫中抹去,把人類的福祉留給了我們。
“達爾文獎”與1985年一係列匿名電子郵件群有關,它的專門網站始於1994年,溫蒂·諾斯喀寫了四本關於達爾文獎的書,介紹不同時期各種各樣的獲獎者。此外,她在網站上列出了獲獎的五大必要條件:
(1)死亡,或者變植物人;
(2)驚天地、泣鬼神的愚蠢判斷或行為;
(3)自行了斷,被他人的愚蠢行為致死的不算;
(4)當事人為成人,並具有正常思考判斷能力;
(5)事件真實可靠,切實發生。1
2006年,好萊塢以此拍攝了一部電影《達爾文獎》。故事把那些離奇愚蠢死亡的案例和保險公司的事故調查員聯係了起來,電影中引用的幾個獲獎者的例子都是事實,例如1996年多倫多那位為向朋友炫耀新裝的防彈玻璃,而奮不顧身地衝向24樓的落地窗,結果當場墜樓摔死的律師;還有一位用戰鬥機發動機改裝汽車,結果因為速度太快一頭撞得爆炸的“天才”,這一壯舉雖然讓他丟了性命,但至少,換來了達爾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