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上去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2005年,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梅奧診療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將運動傳感器安裝在20個人身上,記錄他們10天的活動情況。這20個人中10個人身材苗條、10個人體重超標。傳感器顯示,體重超標的人更喜歡坐著,而苗條的人每天至少有2個小時處於站著的狀態,或者四處走動,哪怕隻是繞著房屋來回踱步。研究結果顯示,總也閑不下來的人每天總計消耗了83.7焦熱量,一年下來差不多可以減掉14千克的體重。現在,您還打算繼續坐著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早起鍛煉時總會麵臨一個兩難境地:先吃點東西,再跑步?還是先跑步,再吃點東西?健身教練都會告訴你,先吃點東西可以給運動提供能量。但是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空腹運動能迫使身體動用“脂肪儲備”,讓脂肪熊熊燃燒,從而實現更有效的鍛煉。那麼,到底該加入哪一陣營呢?
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真不容易。199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空腹運動時,脂肪燃燒所消耗的熱量比吃了早飯後再鍛煉的人要多,但是這種差別微乎其微。原因何在呢?其實是因為運動時間都太短。
這樣看來,當你的肚子空空如也時,你不會變得肥胖異常。發表在《醫學、運動科學和訓練》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一組人,他們分別在兩個早上進行自行車鍛煉,一天是在吃了少量早餐以後,另一天什麼都沒吃。研究者發現,如果受試者什麼都不吃,他們很快就會因為覺得累,而比往常提早半個小時停止鍛煉。因為現在大多數人的鍛煉時間很少超過45分鍾,所以半個小時的鍛煉量也是很可觀的。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大衛·普林斯指出:如果空腹進行鍛煉,身體首先會燃燒儲存的糖原,然後是蛋白質,最後才輪得上脂肪。他同時還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血糖降低以後都會有饑腸轆轆的感覺,於是他們會比平時吃得更多。
他建議采取一種折中的辦法:先吃些水果。比如蘋果,這足夠讓你進行一次強度更大的鍛煉。
大多數人都知道,嚴格的節食者在晚上睡覺前是絕對不會挨近食物的,因為他們認為晚上吃的東西必定會“物超所值”。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經典理論”是:人的新陳代謝在晚上會顯著降低,人不太可能大半夜還在燃燒能量(當然夢遊者除外)。
事實上,一個人在中午和晚上消耗的能量並無差別。
能量在不同時段的消耗量不同這一理論廣為傳播的原因可能與人們的誤解有關。許多人白天工作繁忙,吃飯都是馬馬虎虎地湊合,到了晚上感到饑餓難當時就會想到加餐。當他們終於有時間吃點東西時,通常表現得有些饑不擇食,看到什麼吃什麼,而且常常會選擇簡易快捷的食物,像薯片啦,快餐啦。當然也有些人一日三餐已經酒足飯飽,但到了晚上還想再加一頓,這必然會增加額外的熱量。
減肥成功或體型保持良好的人都不太會在晚上吃很多,因為通常情況下他們在白天已經獲得了必要的熱量。所以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要麼根本就沒有吃東西的念頭,要麼會盡力克製。無論何種情況,總之他們熱量的收支是平衡的。嚐試過節食的人都知道,要一筆一筆地計算家中飯菜和鍾愛的零食所帶來的熱量,不僅是個宏大的工程,還會讓自己很有負罪感。
幾項動物試驗,包括2003年在俄勒岡衛生和科學大學對上述理論進行的研究發現,夜間攝入的熱量並不比白天攝入的更容易讓人發胖。俄勒岡州的研究人員對幾組猴子進行了觀察,他們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給這些猴子喂養精確稱量的食物。結果顯示,隻要每天攝取的熱量和消耗的抵消,那麼即使經常在晚上吃東西,也不會增加體重。紐約大學亨特學院營養學副教授阿林·斯巴克由此指出:“想要保持身材,最重要在於熱量的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