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曾經的械鬥(1 / 3)

鹽村從前以產鹽為生,現在的鹽村以捕魚業捕貝業為主。村裏很少有人從事其他行業,甚至很少有人外出打工。村裏有村委集資興建的冷凍加工廠,專門從事加工生產村民捕獲的魚貝,同時也吸納了村裏其他閑散勞動力。至於那些年老體衰的人,有些閑不住的,也會把家裏剩餘的海魚海貝帶到縣城裏出售,為家裏增添收入。所以,鹽村的人家,基本上是脫貧致富,奔上小康。

然而由於往年村民捕魚捕貝不加節製,鹽村的人基本上沒有休漁期的概念,加上鄰近幾個鄉村早些年建設的紙廠,化工廠等排汙問題以至於導致近海海域慢慢變得無魚可捕。徐浩記得那是從06年初的時候開始,村裏才開始漸漸有所轉變。一些資本較多的村民,都將自家的船改建成可以出遠海的大船,大到甚至可以偷渡到鄰國海域來捕魚,後來個別偷渡到鄰國海域捕魚的鹽村村民由於航線選擇不慎,被鄰國海警抓獲,並鬧出過可以讓他們回味一輩子的大事件。另一些資本少的村民也開始變賣漁船,轉從其他行業,而其中最讓人眼紅耳熱的就屬曲世傑的肉豬養殖了。

眾所周知,豬肉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06年開始養殖肉豬的也隻是勉強搭上豬肉價格上揚的末班車。徐浩在想,如果家裏現在就開始養殖肉豬,或許還是能夠讓家裏在短時間裏盡快奔上小康。而且家裏除了本來分到的12畝田地外,父親徐衛國還承包了村裏其他人家共計36畝田地。地裏主要以種植玉米和土豆地瓜為主,除了播種期和收獲期之外,隻要莊稼品種好,抗病蟲害、抗幹、抗澇等能力強,莊家在成熟期前,中間基本上很少投入人力。這也是為什麼徐浩父母能夠單靠兩個人的力量,就敢於種植48畝田地的主要原因。雖然由於土地的本身存在鹽堿失衡等問題,但是用來種植玉米,土豆,地瓜,秋後的收成還算過的去。往年徐浩父親徐衛國都是將打下來的糧食大部分出售,隻餘下小部分用於養殖家禽。現在在徐浩想來,單純的賣掉打下的糧食所獲得利益是最少的,如果用來養殖肉豬,48畝田地所打下的糧食,應該足夠20頭以上的肉豬一年食用。就算不夠,別忘了,玉米秸稈,土豆地瓜的藤蔓都是可以經過簡單加工,就可以直接供肉豬食用的純天然綠色飼料。現在社會上不是提倡綠色豬肉嗎?嘿嘿……這可是等於農家飼養的肉豬啊!而市場的大部分肉豬都是以飼料養殖為主,肉質粗糙不說,說不定這個肉豬吃的就是添加了什麼違禁品的飼料快速成長起來的,過幾年三鹿都添加三聚氰胺了,所以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

徐浩越想這個養殖肉豬的計劃越是覺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越高。首先,母親劉秀雲的文化程度隻有小學畢業,而父親徐衛國的文化程度隻有初中畢業。加上徐衛國早些年也做過幾次小本生意,雖然後來都以虧損的結果而告終,但是起碼也算是有過創業經曆。劉秀雲一直都是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家裏的雞鴨豬什麼的,從來都是養的膘肥體壯,加上以後養殖肉豬,基本上和養殖家豬的方法是一樣的,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問題。

至於銷售的問題,徐浩可以憑借前世縣城裏大型超市綠色豬肉供小於求經驗,絕對能說服縣城裏大超市收購家裏的綠色豬肉。至於怎麼說服父母開始養殖肉豬,徐浩早有腹案,並不擔心父母會不同意。唯一的問題是,如果家裏開始養殖肉豬,以父母執拗的性格,隻要他們能自己做的,絕對不會去雇用別人。徐浩擔心累壞父母的身體,這可不是自己所希望的,自己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要不然以後出去讀書也會放心不下父母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