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和人生發展一樣,要把目標設定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因為長期目標過於遠大和久遠,所以要製定中期目標,為具體的事和某個階段設定目標,而短期目標一般都是把每天作為一個單元,來具體實施計劃。任何長遠的目標都是由無數個小目標集合而成的,要學會合理地利用階段性衝刺效應,當一個個小目標實現後,我們距離中期目標,乃至長期目標也就不遠了。
還是讓我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說明合理利用階段性衝刺效應的必要性。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大家都以為這個小個子選手的回答不過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比賽是體力和耐力的較量,說用智慧取勝著實勉強。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又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來請他談經驗,他還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這份“智慧”到底是什麼?一直到十年後,山田本一才在自傳揭開了謎底。他這樣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眾多心理學實驗也證明了山田本一這份“智慧”的正確性,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並能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了階段性目標,我們就會覺得更有奔頭,成功的動機就會在實現階段性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加強。
在職場中,更應合理利用階段性衝刺效應。把工作分出階段,然後激勵大家做好每段工作。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是所有登山者心中的聖地,目前已有五千多人次登上珠峰,還有很多登山愛好者不止一次登頂過,但是八千多米的世界第一高度是怎樣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呢?難道是人們從山腳下就一路開始向上攀登嗎?中途沒有休息嗎?不用做相應補充嗎?當然不是,登珠峰是極度艱苦和危險的,如果沒有很好的體能做保證,是無法完成的。我國為了保護各國登山愛好者的安全,不惜重金從海拔5200米到海拔8300之間設立了永久與臨時相結合的七座營地,這些營地為登山者提供休息、吃飯、治療、更換和補充裝備、天氣預警等功能,保證了可為每一位登山者的體能進行補充。而且還相當於為登山者在無形中設定了短期目標,他們可以以每個營地為目標,每到達一座營地就離最終目標又進了一步。其實,後來采訪一些登山者時,他們也都是這麼說的:“登山的途中是很艱苦的,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心裏也是很痛苦的,登山的過程就是和自己意誌品質的較量。如果隻是想目標是珠峰,那麼中途可能就會崩潰的,因為太難了。但是每當很累的時候,想到離下一個營地不遠了,堅持一下就到了,反倒會讓快消耗殆盡的體力,又多了一些勁頭。”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營地,登山者將從五千米就一直向上,沒有任何補充和休整,還會有如此多的人堅持到底,登上珠峰嗎?登山者的生命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嗎?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工作目標分成一個個階段性的單元目標,隻有這樣,才能合理利用階段性衝刺效應,更好地實現長遠目標,登上事業的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