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不是“吃”出來的
美國教授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P·Robbins)在撰寫的經典MBA教材《組織行為學》中指出,一個典型的首席執行官的時間分配中,至少25%該用於人際交往,而社交型CEO在人際上花的時間可能更多。這裏的人際主要指的是與董事會、大客戶及公司之外的各界高管。這是把搞人際關係學術化、理論化了。
如果連美國管理學界都認為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搞人際關係是合情合理的話,那麼在中國職場的實戰領域,人脈的維係所占的時間及精力的比例,就遠遠不止於此了。
人脈要花多少成本,郭德綱的相聲《我要上春晚》中有個形象描述:作為北漂族,混跡多年好不容易賺到一筆5000元的廣告演出費後,為了上春晚,全部被拿去疏通和導演組的關係了,注意,還沒輪到他和人家吃飯。這個相聲小品中的細節在現實中並不算誇張。一位上海商人說自己頭10年基本沒什麼錢,掙來的錢,都拿去結交朋友了,也就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富裕起來。他所謂的結交朋友,除了和朋友們吃飯或者聚會,還有自己不到場,派手下人去買個單之類的情形。現在他投資的人脈中,有的行情已經漲到正局級,所以他可以掙大錢了。
也有不需要花錢給人買單積累的人脈。一位電影製片人提起過當年和幾位同樣清貧也同樣熱血的人的交往:一邊在排檔裏喝啤酒,一邊共同探討著發展和機會。如今有的成了國營文化機構的權力人物,有的自組了影視製作企業,還有的去做房地產了。再聚到一起喝酒,就成了一條電影工業的產業鏈,投資方,許可證和發行方,製作方一應俱全。
在人脈的形成及培養過程中,吃飯喝酒最多隻是敲門磚,跟找結婚對象的相親差不多。雙方化學反應合不合,交談得投不投機,在一起放不放鬆,才是最關鍵的。一旦建立了默契,吃不吃飯真的無所謂了。而第一、二次飯吃得不合胃口,再多吃也是白吃。對慣於在飯桌上認清人的老江湖來說,哪裏用得著吃一頓飯那麼長的時間來認識一個人。基本印象,大概在熱菜上來之前就有定論了,人品問題,就要等日後漫長相處中的各種具體事件和行為來表明了。
職嘲三好”能否生存
有“翻版《金枝欲孽》韓劇《大長今》”之稱的熱播劇《宮心計》,講述一個毫無背景的小宮女,磕磕碰碰地走到宮中“高層”之位。主角之一“劉三好”備受爭議——她是在宮廷鬥爭中“出汙泥而不染”的大好人,宣揚“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並受到同事上司的讚賞。
獲取職場成功之道的途徑並不多,榜樣中唐駿也好李開複也好,離普通打工仔似乎也太遠。所以人們把眼光投向了熒屏上的小人物,從前段時間的《士兵突擊》的許三多,再到《潛伏》中的餘則成,或者是正在熱播《宮心計》中的劉三好,似乎都有著職場精英的影子。做好人可以升職加薪?這一點又在職場上引起熱議。在現實中,劉三好這種過於正麵的“三好精神”,令在職人士們大為反感,紛紛數落起“大好人”們的種種“罪行”。看來,好人不易做,往往還會遭遇“裏外不是人”的尷尬。
1.看看網友們的戲說“三好”吧
網友A:劉三好的成功在勾心鬥角的宮廷之中太過“非典型”了!因為非典型,也能給沒性格的“老好人”、“非成功人士”有點幻想的空間罷了。
網友B:劉三好能在險惡的後宮生存,除了心地好之外,運氣好有貴人相助也很重要。她的“三好”應該換成運氣好、人緣好、樣貌好才對,不然做多少好事也無法博得“領導”的賞識。
網友C:“三好”其實是個厲害角色。首先她熟悉宮中上下各種人物關係,然後既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略懂一二,又要有一門專業手藝,最後,找個有發展前途的好上司,就不一定循規蹈矩。在關鍵時候,運用起幾樣學識,才有“出口救人”的效果。
2.“做好事”——鶴立雞群犯眾憎
做好事本無錯,但每次都大大超過“好”的平均水平,讓自己顯得鶴立雞群,反而會變成眾矢之的。Anny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特別討厭“三好”,因為“她”會讓她忍不住想起公司裏的一個新同事。Anny是做銷售的,每組人每個月會有一定的銷售任務,平時各組都有“默契”,步速不緊不慢,反正到月底結算時,都有不同量的超額就好。那位新同事做事積極,樣樣爭先,一進公司就督促組員半個月就完成了當月的銷售量,令上司一下子質疑他們原有小組的工作能力。而且,凡是公司有促銷活動,無論是否安排他去幫忙,他都會自動自覺跑去做“義工”。Anny抱怨說:平時工作已經夠忙的了,結果因為他的“積極”,其他同事也不能“甘於落後”地跟著去促銷場幫忙,變相加重了工作量。
有網友在“戲說三好”時認為:“同樣毫無背景的宮女出身,三好的姊妹金鈴的處事方式反而更加普遍,但因為有三好這樣的人存在,對比之下就成了醜角的。”“三好”以做好事博出位,確實容易得到上司的稱讚,不過就失去同事之愛,為以後工作埋下阻礙的伏筆。
3.“說好話”——假好人真小人
“說好話,誰不會呢?最怕是口是心非。”標準辦公室女郎沫沫,當了幾年經理助理,見過口蜜腹劍的小人太多,現在已經不再相信有“說好話”的好人了。
沫沫的上司相當受公司器重,隨之而來巴結的人自然就多。不過,去年公司要裁員的時候,上司差點被“說好話”的同事“淘汰”了。當時公司宣稱要適當裁員,要求員工之間互相評分,采勸末位淘汰製”。恰好沫沫上司做的一個較為重要的投標項目沒中標,大家就以此為由,隻給他很低的分數。諷刺的是,給低分的不乏平時常對著上司說好話的“馬屁精”!沫沫感歎道:“平時給你一兩句讚美,又沒有成本,有什麼所謂?但關鍵時候能‘出口相救’的少之又少。”
4.“存好心”——未必有好下場
存好心,最怕是好心做壞事。好事做不成,還讓自己遭遇“裏外不是人“的尷尬。
剛剛大學畢業的小宇找工作還算順利。為了盡快與同事搞好關係,對同事們的要求幾乎沒有拒絕過,有時還主動為同事分擔工作,結果在小宇還未能單獨做項目的一個月內,他就迅速變成辦公室裏最忙碌的人。買早餐、吃飯訂座、發快遞……瑣碎工作讓小宇自動升級成高級打雜,完全沒有時間做他的正職——設計圖樣。上周日有同事因為要去相親,想找小宇代班,小宇家裏不巧有事就拒絕了她。之後,女同事明顯冷落他,甚至背後議論他說:“領導的要求有求必應,同事的請求就搖頭拒絕”。小宇覺得委屈:“我幫她是人情,不幫他是道理!”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你想改變角色定位、不再當老好人就難了。
5.“三好精神”到底是否適用於職場?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職場生存其實比宮廷還難一些。企業為什麼會請你?因為你對企業有用,你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是市場關係的延續,說的白一些是一種“交換關係”,能否在企業生存是看你的使用價值。職場中處理好人與人關係自然重要,做三好學生也是無可厚非。但現代職場更多考慮的是“任職資格”和“勝任力模型”,即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而你要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好,才對得起企業付給的工資,否則無論你人有多好,你的老板(上司)還是不得不請你走人。
“三好”們在企業還是能夠生存的,但前提是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三好精神”隻能作為錦上添花,而不能成為你上班的主要工作。好事要做,不要影響企業運作;好話要說,但一定要有立場;存好心也對,隻要不好心辦壞事。
狼的處世哲學
在狼的身上,我們發現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正如英國動物學家紹·艾利斯所說:“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最有情感者,莫過於狼;最具韌性者,莫過於狼;最有成就者,還是莫過於狼。
狼代表了一種精神,代表了一種哲學。
狼,遵守一種道——狼道。實效至上、眾狼一心、自知之明……解讀狼之處世哲學,學著如何做一隻能夠領悟職場政治智慧的野狼……
一、實效至上
狼的生存之道講究實效,不來一點花架子。它們追捕獵物時,絕不會招惹強壯的對象,而隻會漸老弱病殘下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行為絕不會在狼的身上出現。
現在職場流行了著一種浮躁風、形式風,公司拚命做大,卻不考慮是不是需要做大,職員竭力向上爬,卻並不看自己能否登上高位。
二、眾狼一心
狼如果不得不麵對比自己強大的東西,必群而攻之。行走職場,就必須懂得合作,善於用運用團隊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內耗大於外力,就會導致團隊鬆散無力,無法實現目標。而團隊的目標無法實現,依附於團隊目標的個人目標也就落花流水了。
三、自知之明
狼也很想當獸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貫穿一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地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特征和任務,做好規劃,對更好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實現確立的人生目標。
四、忠於職守
狼一旦發現自己無法成為狼王後,就會甘於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狼王的安排下盡好自己的本分。
處於30歲~40歲的白領,一般都在工作中小有成就,期望做事盡善盡美,滿負荷的工作使神經繃得緊緊的。職業角色與家庭角色的矛盾、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的矛盾、對自己過高的期望與這一期望難以實現的矛盾,構成了白領們嚴重的心理壓力。
五、同進同退
狼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狼卻是最團結的動物,你不會發現有哪隻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很多人在公司蒸蒸向上時趨之若鶩,一旦公司稍遇危機,不是想法設法與公司共度難關,而是立馬就想到開溜。樹倒猢猻散沒有爭議,畢竟猢猻也要生存,但樹隻是被風吹了一下猢猻就散了就顯得太不對人了。
六、危患意識
狼深知食物得來不易,並且這頓吃飽下頓還不知在那兒,因此它們從來不肯浪費食物。憂患意識使得它們常常與虎相提並論,使得它們在獵槍的圍剿中成功挺立。
而反觀職場白領,真正有憂患意識地又有幾人。有多少人意識到自己正在逐漸落伍並采取行動讓自己跟上時代,又有多少人意識到不應該被動適應競爭而是主動去迎接競爭?
七、知已知彼
狼尊重每個對手,狼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的攻擊很少失誤。談判是溝通,但並不一定是口頭的。事實上,眼神、手勢或姿勢能比言語傳達更多的信息。因此,留意並研究對手的身體語言所傳達的有用信息,是有價值且有助於你談判成功的。
八、狼亦鍾情
公狼會在母狼懷孕後,一直保護母狼,直到小狼有獨立能力,而不像某些自詡為“有感情”的男性,在妻子懷孕後,在外花天酒地,所以狼很不滿人把那些不鍾情的人稱之為狼心狗肺,因為這不公平。
世上有些道理本是相通的。 比如,夫妻雙方應該彼此忠誠,公司和員工也應該彼此忠誠。隻有這樣,家庭才能和睦,公司才能發達。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忠誠,因為這是我們的做人之本。
九、決不放棄
如果狼盯上了獵物,那麼,不到萬不得已它是絕不會放棄的。為了捕到這件獵物,它會極度耐心地等待,直到獵物失去警惕放鬆防範。那時,狼會一躍而起力求一擊必中。如果獵物逃走了,它也不會泄氣,而是堅忍地等待下個獵物的出現。
職場生存,很多時候機會難求。所以,就要像狼一樣納耐心等待。當機會來時要迅速反應作出行動。機會如果溜走,也不要灰心,繼續等待。
十、保存力量
狼絕不會去和牧羊犬對幹,它隻會趁牧羊犬不注意時偷偷逮走羊。不是它真的不如牧羊犬,而是他不想無謂地浪費力量。如果狼遇到了其他動物跟它搶食,如果掂量自己不是這隻動物的對手,它會立刻掉頭就走毫不猶豫,它不想為了一隻獵物損失更多。
很多職場中人,明明自己不如競爭對手,還要一個勁地硬上,其實這不是英雄,是雞蛋碰石頭的愚蠢行為。
職場冰凍期,請展開危機公關
如同城市濕滑冰凍的路麵一樣,隨著冬天的到來,一些職場人也進入了冰凍期,領導做決策時有你沒你無所謂、突然增加或減少你的工作量、對你的獎懲變得模糊……如果你正遭遇這些突變,你應該化險為夷,盡快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盛景。
1.情急學會危機公關
近幾年,很多行業的產品遭遇了質量或抽檢危機,一些明智的企業則及時采取危機公關策略,及時保住了企業和產品的形象。試想,如果麵對危機時,企業不主動出擊,很可能結果就是完全相反的,一個產品甚至一個企業就會消失了。
在職場中,如果麵對一個不利於自己形象的壞消息,一味地追究引起危機的事情起因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要迅速轉換思維,轉移身邊人注意的焦點,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
2.拋棄“受害人”心態
職場中經常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個“受害者”,覺得凡事都不公平,抱怨領導的“有眼無珠”。其實,這種心態對於職場人士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職場雖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但是千萬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隻小白兔,要努力查找自身的不足,看清自己的優勢所在。在與人溝通或做事的過程中,盡力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麵,慢慢摒棄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更是對自己的成長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
3.嚐試改變行為方式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絕對的是與非。
在千變萬化的職場中,有很多人會認定一個原則“咬定青山不放鬆”,其實,要想在一個環境裏遊刃有餘,當然變通很重要。在不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嚐試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方式。並不一定“踏踏實實做事”的處事方式就是完全正確的,如果能與同事和領導之間更好地溝通和交流,你會發現,你的職場升遷之路會變得更加平坦。
4.要“拿村長當幹部”
在職場中還要時刻銘記:老板和領導的事,不管大事小事,都是要事,但是這並不是要每個職員都一味地對領導進行奉承,因為“拿村長不當幹部”的結果一般都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做好老板和領導交代的事也是工作的要務之一。想他人之所想,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並博得好感。
如果你在工作中無意得罪了上司,那麼也很有可能進入職業冰凍期。 別慌,這裏也有一些好的建議,幫助你度過難關。
5.利用一些輕鬆的場合表示對他的尊重
即使是開明的上司也很注重自己的權威,都希望得到下屬的尊重,所以當你與上司衝突後,最好讓不愉快成為過去,你不妨在一些輕鬆的場合,比如會餐、聯誼活動等,向上司問個好,敬下酒,表示你對對方的尊重,上司自會記在心裏,排除或是淡化對你的敵意,也同時向人們展示你的修養與風度。
6.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理解
無論何種原因“得罪”上司,我們往往會想向同事訴說苦衷。如果失誤在於上司,同事對此不好表態,也不願介入你與上司的爭執,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們也不忍心再說你的不是,往你的傷口上撒鹽,更有居心不良的人會添枝加葉後反饋回上司那兒,加深你與上司之間的裂痕。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問題的症結,找出合適的解決方式,使自己與上司的關係重新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7.找個合適的機會溝通
消除你與上司之間的隔閡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動伸出“橄欖枝”。如果是你錯了,你就要有認錯的勇氣,找出造成自己與上司分歧的症結,向上司作解釋,表明自己在以後以此為鑒,希望繼續得到上司的關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較為寬鬆的時候,以婉轉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與對方溝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時衝動或是方式還欠周到等原因,無傷大雅地請求上司寬宏,這樣既可達到相互溝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個體麵的台階下,有益於恢複你與上司之間的良好關係。
以退為進應付被搶“戲”
搶戲是戲曲裏的行話,也稱攪戲。即演員在台上演出時,不顧劇情,不顧人物,一味地突出自己。既攪了別人的戲,又破壞了整個舞台的氣氛。職場上,我們也會遇到“搶戲”的同事,他們喜歡在上司麵前突出表現自己、搶功勞、搶風頭,像舞台上的主角一樣,而使周圍人都黯然失色成了配角……麵對搶戲,與其鬱悶地心碎,不如勇敢地接招。
蘇小米就剛剛遭遇了“搶戲”,她在一個培訓機構做前台。一次她的主管大概有一個多月沒有銷售記錄了,恰好第二天蘇小米電話銷售了一個產品,錢收回來的時候,主管在屋裏打電話和老板說自己的業績就是這個,說最近是淡季,所以銷售狀況不好,以後會改進。屋子關上門了也不隔音,蘇小米和同事都聽到了。小米是這麼應對的:後來就經常把一些快要成交的客戶電話放在老板來的時候打,並找機會說明了上次事件的原委。後來老板想給蘇小米加提成,主管卻說蘇小米是沒有銷售作用的,不過這次老總持了保留意見。幾個月後主管就離開了這家公司。
1.以退為進,平靜應對
搶戲不知不覺成了流行詞。據某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麵對職場搶功74.78%的被調查者選擇默默忍受,23.78%的人選擇直接找老板澄清事實,14.6%的人則選擇以牙還牙,13.7%的人選擇聯合他人,發動群體力量,驅逐搶功小人,12.14%的人選擇離開。因此,如何從搶戲事件中的受害者變為對自己有利的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些分工不明確或者職責不清的公司,有時候一個人會承擔好幾個職位,經常會出現同事之間“搶戲”的事情。有時事情幹一半,被調去幹別的事情,結果都是別人的功勞。或者由於各人的溝通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常常會出現自己辛辛苦苦幹的活卻被別人搶了功,心理不平衡。同事爭功還會引起辦公室矛盾,影響工作。
有些人怕被別人“搶戲”,做事情之前先表現,恨不得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和上級爭功的一種表現,會讓上級對你產生戒心;有些人,與世無爭,隻會默默幹活,功勞都歸別人所有,領導卻認為你什麼都沒有幹;有些人隻在領導在的時候幹活兒,看著活兒好像都是他幹的。這些都不可齲在職場中,有一類人在任何公司都會淪為被搶者,尤其在女性職業人中最為明顯,她們的共同特征是不擅言辭、不自信、悲觀消極、內心敏感。“溫、良、恭、儉、讓”的儒家處世哲學,隻適用於君子。麵對著現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不能完全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