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也是在亂世中求生存的一大法寶。

劉備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弱勢,所以保命才是第一要務,打不贏就隻有跑,不跑就被打死。逃跑是戰敗保命的最佳選擇,而能夠在第一時間逃跑,且成功率如此之高,說明劉備的逃跑水平非比尋常。

當然,筆者選擇寫劉備這位大家不算陌生的人物,並非著眼於他的逃跑或敗績。雖然他一輩子的確敗多勝少,但筆者可以很負責地說:劉備是個傳奇,不折不扣的傳奇。

他出身於河北,成就於西南;他流浪過大半個中國(中原),與同時代三分之二的強者有過近距離接觸;他親身參與了漢末至三國的三大戰役,曆經無數凶險,卻每每絕處逢生,是名副其實的亂世“不倒翁”。以這樣傳奇的人生,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羅貫中會如此鍾愛於他,將他當作故事主軸了。

但劉備果真是“主軸”嗎?這是純粹的忽悠。列位不妨重溫一遍《三國演義》,小說中的劉備的經曆雖然是“主線”,但也僅僅隻是“貌似”,他並非“主角”,隻是充當了一個“平台”,帶領讀者進入各個精彩的故事段落,其本身的故事並非重點。

此外,他還得擔負起配角的重大責任,以襯托其他主要角色的性格,包括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張飛的勇、曹操的奸,等等。與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相比,劉備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龍套,不必加引號。

近年來,拜央視“百家講壇”所賜,曆史成了大眾話題,尤其是三國這段曆史。不少學者、準學者們都企圖為三國人物的小說形象翻案,其中尤以曹操為甚,一經翻案便成為大眾偶像。列位不妨到互聯網上搜索“曹操”二字,結果令人咋舌。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百多本有關他的書籍。反觀劉備受到的關注,卻遠不如曹操。同為一方豪強,這就是差距。

當然,曹操是三國時代的真強者,他的政治智慧、用兵謀略與用人手腕都毋庸置疑,成為偶像實屬必然。不過,在筆者看來,劉備雖不顯眼,卻是整個三國曆史中最值得探討的人物。

撇開傳統的“忠與奸”、“善與惡”、“英雄與梟雄”這種二元對立法,這位傳奇皇帝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是怎麼在亂世的夾縫中,像小強一樣堅強地存活下來的?他的“泥鰍功”又是如何練成的?

對於以上疑問,筆者參照《後漢書》、《三國誌》、《華陽國誌》等相關史料,加上自己對曆史的解讀與想象,為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做了一次比較完整的描述。

這裏需要說明:

一、筆者並非專業曆史學者,寫的雖是史實,但不可避免會加入個人的主觀解讀和一些比較誇張的戲劇效果。

二、為行文順暢,本書不特別引注史實出處。不過大致上不出《後漢書》、《三國誌》以及其注釋所引用的文獻範圍,時序上大部分參考《資治通鑒》,但部分排序不合理的地方,筆者會自行調整。

三、在敘述中,有很多記載在時間或真實性上有爭議或衝突,本人將依照敘述的方便加以裁剪。

下麵,就讓我們進入劉備那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