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臧玉洤(2)(1 / 2)

臧玉洤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解剖科的博士論文“Thefunctionsofthevisualareasofthecerebralcortexratinthelearningandretentionofthemaze,Ⅰ&Ⅱ”(“白鼠大腦皮質的視區在學習和保持迷陣上的機能,Ⅰ及Ⅱ”),用大量白鼠證明視覺皮質兼有非視覺的一般性的功能,這對反駁嚴格的功能定位說提一證據。此外,他還發表了“Thebloodsupplyofthelateralgeniculatebodyintherat”(“鼠腦外側膝狀體的血流供給”)一文,確定了初級視覺中樞外側膝狀體的動脈來路,證明主要功能區域血管較密。其“Visualsensitivityinratsdeprivedofvisualcortexininfancy”(“初生時即失去視覺皮質的白鼠成長後的視力”)一文證明無視覺皮質的白鼠能辨別明暗和簡單花紋,能辨別花紋是新事實。他在“Visualcentersinblindedrats”(“盲鼠的視覺中樞”)一文中指出:白鼠在不同的年齡失掉一眼或二眼,它的各級視覺中樞均表現有等差的退化;外側膝狀體退化最甚,次為上丘,再次為視覺皮質。退化的程度要看與網膜關係的親疏、失目期間的久暫以及失掉的是一眼或二眼。他在“Visualcentersintheratsandmole—rats”(“白鼠和鼢鼠的視覺中樞”)一文中指出鼢鼠(俗名地鼠、地羊)居處地下,眼球微小,它的各級視覺中樞皆現退化,退化的程度看各中樞與視網膜關聯的親疏,這是生活方式影響器官的形體之一例。此外他還發表了有關視覺的論文3篇。

關於脊髓的研究

在這方麵,他做了以下工作。

1.闡明神經中樞與肌肉間的聯係:動物的生活方式反映到神經中樞的形態。他在六趾的家鼠中,看到脊髓下端同側的足趾運動中樞特別發達。蝙蝠的前肢變為飛行器官,其肌肉特別強大。1949年他測定蝙蝠脊髓前角中前肢運動中樞的細胞數量大於後肢的3倍。1955年他在兩個單腿畸胎中發現腿部肌肉的欠缺和變異多在身體下部,在其脊髓的腰骶部,特別是尾端,前角的運動細胞相應減少。鼢鼠的前足約為後足的3倍大,而母趾特大,其脊髓頸膨大部運動細胞的總量為腰膨大部的2.5~2.8倍,而鼴鼠前足約為後足的2倍,估計其脊髓的頸膨大部前角運動細胞的總量,為膨大部的2.2~2.8倍。這樣,人和動物的資料都證明肌肉發展的程度與主管的運動細胞的數量有關。

2.趾肌的運動中樞的定位:軀幹、四肢的肌肉在脊髓前角中各有定位的運動中樞,但五趾(指)各自的中樞則不確知。他發現鼢鼠前足的母趾幾占全掌的一半,其脊髓頸膨大部前角的後外側柱的上端特別粗大,該部分更析為亞柱,此部分似支配母趾,而小趾的中樞則在此柱的尾端。在鼢鼠的前足,最大的趾是第三趾,餘下各趾的次序依次是第四、二、一、五。其脊髓前角的後外側柱,最發達處似在中段,這表明中趾的中樞位於母趾中樞的尾方。在動物材料上,他初步證實了五趾(指)的中樞定位。

3.證明骶連合核的存在:多數學者認為脊髓部無後內側柱。但他觀察了12套骶髓的連續切片,發現絕大多數都有此柱,該柱趨於移向脊髓的背側,終在骶4節段中央管前方左右相遇形成一個連合核,該核可能支配骨盆底和會陰部中線各肌。在兩個單腿畸胎中此部的肌肉多有並合,並橫跨中線,而他們的骶連合核也特別顯著。

4.感覺細胞的異位及其發生的意義:脊髓的感覺細胞位於脊神經節中。但前人已見它們可移入前後根絲、脊神經、脊髓的軟膜下腔,更伴同外出的前根根絲而入前索的白質。他又發現感覺細胞可陷入後正中溝,且孤處前角灰質中。後一事實對前角屬運動性的說法提出異議。1958年他在一例出生後55天、有部分二重脊髓的女嬰中看到感覺細胞聚在脊髓外圍,有些細胞深入背部額外的灰白質結構,多數則散居前角和前連合,這說明感覺細胞可大量移居到運動性的前角。

關於小腦的研究

在這方麵,臧玉洤做了以下工作:

1.遠心細胞的型式:自小腦皮質傳向中央核的遠心纖維,一般認為隻有Purkinie氏細胞一種,他以大量材料表明,除此之外,這類細胞至少有5種:小腦皮質第二層有中間細胞,第三層有顆粒問細胞,灰白二質交界上有邊緣細胞,沒人白質的有脊髓內細胞,位於中央核內、直接從皮質接受衝動的有核內細胞。其中至少是第一種和末後一種細胞文獻上尚無記載。

2.皮質特型細胞的種別和起因:這些細胞有:(1)小腦的Purkinie氏細胞通常隻有一個主幹樹突,但有時殘存有胚胎期的多重樹突,也有因發育障礙全細胞呈枯萎狀態者。(2)位居第三層的Golgi氏細胞的形體可格外巨大,它可跨接一個葉片上的髓質和兩側的灰質。(3)在第三層密集的顆粒細胞上纖細、無爪的原始樹突可以殘存。(4)第一層的星狀細胞的樹突組片與顆粒細胞的平行纖維形成正角,它們的軸索主幹在葉片上是橫行的,但主幹的旁枝則是縱行。(5)聚在髓質的中央核內的細胞形體可以奇大,並可遷至白質的遠方。這些特殊形式的細胞一部分起源於發育和功能的異常,也有些是初發現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