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返行纖維及其成因:在小腦皮質中,神經纖維常形成各式的襻套,自深部上升,在淺部轉彎,再入深部,對此從無滿意的解釋。他觀察了大量的材料,發現了若幹新異的型式。發現髓質的苔蘚纖維、攀緣纖維等,以及發自皮質的纖維,如星狀、筐狀細胞的地平纖維,Purkinje氏細胞的軸索,都可在皮質淺層折成襻套。通常被認為奇觀的主要是顆粒細胞的丁字纖維所形成的。此類襻套作圓折、方折以及峻折;方向可凸可凹,襻麵可寬可狹,可居深部、淺部,甚至落出腦麵以外,襻套可孤立存在,也可連綿出現,可將若幹返行纖維追至發源的細胞,或根據它們的形態推定它們的來源。他認為襻套的形成主要由於皮質的組織成分在發生和配列上的特點,主要的纖維成分彼此互成正角。在胚胎的早期,神經膠質和血管組成密網,星狀和顆粒細胞的纖維交成正角,自皮質淺麵而降入深部,Purkinje氏細胞和其他細胞的樹突則自深部長向淺麵。在網絡中移行的,甚至穩定的纖維易受頂架、壓折、推托、曳引,終於在皮質上層返折成襻。這樣他解決了小腦返行纖維的成因問題。
氏細胞的來源:關於小腦Purkinje氏細胞的來源過去從無定論,有人說在胚胎發生上它們即在中層,多數人推測它們出自腦室管壁,從深部移至中層,僅1~2個人說Purkinje氏細胞源出於胚胎期的邊緣顆粒層,以後下沉人中層。他根據Purkinje氏細胞異位於皮質的外緣和分子層的大量事實,間接證明它們出自外顆粒層。他認為Purkinje氏細胞至少有一部分來自邊緣,這個看法已得到國外學者們的讚同。
5.他新發現的小腦的聯係:(1)第四腦室菱形窩的對角線上有橫行的纖維巨束,自來誤名“聽髓紋”。他在三個人腦幹中看到一例偏大的髓紋與對側弓狀核的偏大是相聯係的。偏大的弓狀核發出巨束纖維聚向正中裂底,再循縫際行向背側,陸續越邊,在室底中線折向外側,繞行聽結節外麵而入小腦絨球。弓狀核是腦橋核的尾端,髓紋也相當下移的腦橋臂纖維,它是傳向小腦的。因此他確定髓紋屬於小腦係,不屬於聽覺係。(2)三叉神經中腦核與小腦的關係,這在以前從未確定。在生理上刺激頭部的肌肉,在小腦皮質上引起電位的變化。這些肌肉的反射發起衝動,傳人小腦,以便小腦據以協調頭部肌肉的動作。他觀察了多種動物的腦切片材料,證明三叉神經中樞核的細胞可由三路進入小腦:前髓帆、第四腦室側壁和各前庭核。這些肌肉感覺性的細胞見於小腦的基部、深部髓質、頂核、齒狀核以及蚓部的皮質。這樣他使生理上的事實獲得了形態學的根據。
對針灸理論的研究
在晚年,他為研究針灸學理論,收集了大量中、外文資料,發表了兩篇很有見地的論文“身體分節、牽涉痛覺和針灸穴位”以及“針灸止痛的神經理論”。他從神經解剖的觀點來探討針灸治療的原理,他認為針灸主要作用於周緣神經,刺激經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係統,包括網狀結構和邊緣係,甚至大腦皮質,最後產生療效。他又收集大量資料,準備寫成“耳針療法的神經機製”一文,可惜文章尚未發表他即與世長辭。
其他方麵的研究
晚年他帶病編譯《神經係統演化曆程》一書,從功能的觀點探討整個神經係統自單細胞動物到人類的發展曆程。
他在“鏈黴素對於神經結構的毒害”一文中指出:鏈黴素中毒導致的病變同時見於周緣神經係統和中樞神經係統,鏈黴素不僅毒害位聽神經,更損傷其他感覺係(如三叉神經係)和運動係(特別是內髒運動係)的結構。
臧玉洤學問非常淵博。他對中國古典文學造詣頗深,曾遍覽曆代各種文集,尤其喜愛詩詞,興之所至,寫過、填過不少詩詞,可惜大部分流失。他喜歡考據古錢,還愛集郵。除英文外,他還精通德文和法文。為了學習世界解剖學權威Santiago,RamonyCaial(1852—1934)的原文著作,他堅持自學西班牙文,達到能閱讀西班牙文專業著作的水平。20世紀50年代,他還自學了俄文和日文,這兩種文字的專業書籍他都能閱讀。此外,他還懂世界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