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因果存在,那麼老子是那個把我們從“果”帶到“因”麵前的人,讓我們看到問題的症結所在,防患於未然;
如果我們一直都隻有一個立場,即自我的立場,那麼老子告訴我們——要站在整體的立場而非個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滴水,那麼老子教導我們——如何讓個人的這一滴水,融入“道”的汪洋大海……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的確,老子是源頭。站在源頭,看著涓涓細流,我們知道大千世界原來都是發語詞。而回到源頭,風和日麗。
所以越是深入學習、了解,越是發現,老子所有的教導都可以凝聚成兩個字:和諧。個人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個人與集體、社會乃至宇宙的和諧,而這和諧是“由內而外”的,所以整個《道德經》也可謂一部偉大的“和諧之作”。
正如印度哲人奧修所說:老子是最偉大的鑰匙。如果你了解他,他就是一把總的鑰匙,你可以用它打開所有存在於生命中的鎖。
解讀老子:是恩寵也是勇氣
有人說:人類都患有“遠視眼”這一疾病,即對於遠處的東西以及未來看得清楚、勇於探索,比如太空、宇宙之類,而對自己以及身邊的事情了解甚少,興趣全無。
令我汗顏的是:自己是從印度人奧修那裏遇上老子,並愛上老子的。
所以我要感謝很多人,他們對老子的解讀猶如瓊漿玉液,飛流直下,而我隻是舉起手中的酒杯,接盛,然後杯滿自溢。
首先要感謝奧修,他的《天下大道》《道德經心釋》令我愛不釋手。雖然奧修本人是一個極具爭議色彩的人物,但是我的確通過他的手指,找到了自己內在的明月。
我還要特別感謝王蒙老師,讀他的《老子的幫助》就被他澎湃的激情感染,尤其是他的那段話,給了我巨大的勇氣!
“自作多情地閱讀與解讀《老子》,何等的精神享受!偉哉老子!他提供的不是排他的結論,不是計算得數與實驗報告,不是定理公式處方,不是幾句名言幾條教訓幾項生怕被誤解了的規定。《老子》乃是一座精神的殿堂。不僅是殿堂,而且是一個精神的園地,一個智慧的操練場與遊樂場。你要在這裏練一練嗎?”
從那一刻開始,我躍躍欲試了!
而隨著這一操練的深入,自我的堅冰不斷消融,我終於回到真我的懷抱。
我們與真我失鏈已久,《道德經》可謂是與真我鏈接的教科書。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假如他真的是大智,就不會命令你進入他的智慧天堂,卻要引導你到你自己心靈的門口。
沒錯,老子就是帶我們走到自己心靈門口的人。《道德經》不是用來做學術研究的,也不是用來“講”的,更不是用來膜拜的,而是——用來“活”的。
正如“一旦你的心變得清晰,你和生活將會融為一體,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輕而易舉,就好像不是你在做,是生活帶著老子為我們指出的那種喜悅和善,通過你活出了它自己”。
冒天下之大不韙,與老子“談請說愛”,實在是想通過我粗淺的體會,讓更多的人知道:老子並不遙遠,《道德經》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般高深晦澀。距離,通常是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老子常說的“聖人”也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而是“坐進道裏”的人。
大道至簡。隻要我們走出自我的藩籬,就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聖人”。
解讀老子,是恩寵也是勇氣!
現在,我把這場精神遨遊奉獻於此,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我的手指,找到自己內在的那輪皎潔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