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跟著老子做女人——做“海量內存”女人(6)(2 / 3)

的確,《道德經》不是用來講的,而是用來“活”的;老子不是用來膜拜的,而是用來複製的。

正如詩人紀伯倫說的:“假如他真的是大智,就不會命令你進入他的智慧天堂,卻要引導你到你自己心靈的門口。”

老子就是帶我們走到自己心靈門口的智慧老人,他用五千言的《道德經》反複叮嚀我們要“早服道,重積德”。

因為,隻有強悍內心之國,才能抵達幸福的彼岸。

某天,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放學回來說,他們那天的語文課堂作業是,根據“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份思念,我願把整個東海送給你”改寫一句相似的句子。

兒子說他們班周同學寫的是:如果一封信代表一份思念,我要送你一個郵局。

根據周同學的句式,他玩笑道:如果一節車廂代表一份思念,我要送你一個火車站!

嗬嗬,孩子們很有想象力。

我問他的作業是如何寫的,他說是:如果一粒沙代表一份思念,我願送你整個沙灘!

一滴水與整個海洋、一粒沙與整個沙灘,讓我聯想到老子。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一粒沙,那麼老子就是那位教我們如何融入整個海洋、沙灘的智慧老人。

親愛的讀者,讀到這裏也許你該明白:我,為什麼會愛上老子?

最後,衷心地祝願,有更多的兄弟姐妹,能與老子同行,優雅、自在、喜悅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找到你內在的明月

——一封寫給老子的情書

大約在不惑之年,我開始閱讀老子。

讀老子的感覺,如沐清風,明月朗照。就仿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適時地服用了一粒定心丸。而寫這本書的過程,可以用“熱戀”一詞來形容。那感覺就像一條奔騰的小溪,翻越崇山峻嶺,終於融入大海(大道)的懷抱。

這本書可以看作我寫給老子的一封情書。所以,請不要用學術的眼光去審視它,而是用心去體會,我那綿綿的愛意。

嫁給佛VS愛上老子

自稱“用身體寫作”的衛慧,寫了一本小說,書名叫《我的禪》。一個日本僧人問她為什麼取這樣的書名,衛慧答:“嫁給佛!”僧人不解,衛慧揮筆寫下了“嫁給佛”三個漢字,順便還寫下了英文解釋。想不到後來這位僧人將這三個漢字刻於石碑之上,立於寺院門前。

看到石碑上“嫁給佛”三個大字的時候,我正“愛上老子”。所以當有人指責衛慧的“嫁給佛”是辱罵了佛,我心裏想的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的確,所有的一切,都隻是路途。衛慧也未見得不能通過“身體”這座橋梁遇見佛吧?

我沒看過《我的禪》,卻很喜歡“嫁給佛”這三個字。當然,對於這三個字,不同的人會咀嚼出不同的滋味。正如我“愛上老子”,與老子“談情說愛”,可能也會被人指點。但那又何妨?

有時我們太注重手指,卻忘了——手指指向的月亮。

回到源頭,風和日麗自序

老子的《道德經》由上篇《道經》與下篇《德經》組成,全文共81章,約五千餘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文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可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將其束之高閣,甚至對老子的教導誤讀彌深。

在我們普通人眼裏,道德一直作為一種外在約束而存在,其實它是一種內在的生命能量。換句話說,道德一旦被“外化”就變成一種約束,而被“內化”便形成一種生命能量。老子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將道德內化成為我們內在的生命能量,從而呈現出個人瑰麗的生命內景。

讀《道德經》是一個“融彙”的過程:當遇見“道”的汪洋大海,作為一滴水,你會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和盤托出,融入那個大循環、大格局。此時你不存在了,但是你又是生命洪流中的一分子。一切都變成隨波逐流、順勢而為。這也許就是老子再三強調的“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