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平衡個人的事業發展、進取心、金錢利益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如何判斷哪些是眼前利益,應該舍棄,從而保證為自己事業前進的道路永遠敞開;而不是發了一筆橫財,就把自己前進的道路堵死了,甚至把命都丟了。
在省法院經濟庭參與處理過的兩個案件對我日後在美國生存、在美國工作有深遠的影響。一個沒有掛靠的“國際專業人士”如何去平衡個人的事業發展、進取心、金錢利益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如何判斷哪些是眼前利益,應該舍棄,從而保證為自己事業前進的道路永遠敞開;而不是發了一筆橫財,就把自己前進的道路堵死了,甚至把命都丟了。
第一個案件是一個港商訴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的合同糾紛,我們叫做“中儀計算機案”。第二個案件是新加坡的一家保險公司對一條船的對物訴訟,我們叫做“馬來西亞橡膠案”“中儀計算機案”和“馬來西亞橡膠案”法院都想把它們寫成案例。中國法院雖然不入英美的普通法係,而循歐洲大陸的成文法係,法例不能作為判決的依據;但是,編纂法例對往後的審判有一個借鑒。。
1982年,美國數碼設備公司DEC總裁訪問中國,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接見。方毅知道DEC公司的PDP和VAX大中型計算機獨占世界計算機行業的鼇頭。尤其是VAX係列計算機,采用32位數運算,兼容4GB儲存係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批量生產的商用電子計算機。方毅副總理提出要買DEC公司的PDP-1128和VAX-780型號的計算機。美國數碼設備公司DEC總裁一口答應,並跟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意向書。可回國以後,來信說,很對不起。說是:我們美國數碼設備公司非常樂意賺中國的這個錢,非常想打進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可惜,美國政府不讓我們公司出口給中國;因為這樣尖端的計算機技術設備受到美國參與的“巴黎統籌委員會”的限製。1949年成立,並在朝鮮戰爭時期發揮作用的“巴黎統籌委員會”,限製向共產主義國家出售尖端科技。中國是其中被禁的國家之一。
眼看著一個中美高科技產品購銷意向書就這樣黃了。
方毅接見DEC總裁時,在場的美國數碼設備公司帶來一位翻譯人員,這裏我們叫他小李,負責這個購銷生意的口頭和文字翻譯。小李知道這筆生意不能繼續進行,自己便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公司,去繼續執行這筆生意。他帶著這份購銷意向書到美國找二手貨。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知道小李這人,也因為要貨要得挺急,就跟小李自己的公司簽了一份合同,購買PDP-1128和VAX-780等計算機設備。
很快,小李便在美國購買了一批PDP-1128及其輔助設備。PDP-1128是VAX計算機的前身,在美國已經過時。小李並非計算機技術人員,他對所買的那一批計算機設備並不熟悉。貨物進關後,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驗貨時發現,所有計算機設備和零部件不是過時了就是不匹配,基本上都不能用。
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已經付了定金,並根據信用證,在貨物上船離開美國港口以後,付了第一期貨款。當知道大部分貨物不能用以後,中儀第一馬上退貨,第二責令小李按合同重新進貨,要的關鍵是VAX-780。
小李拿了中儀的錢,當然也是國家的錢,買了一大堆不能用的貨,退又退不了;再進好貨,重新執行合同,又沒有錢下定金買好的貨。國內某某辦公室和新華社又經常派人到香港催他,搞得他十分狼狽。情急之下,他找到了王老板(化名)。王老板一家在香港是殷實商人,主營大陸的山貨藥材的轉口生意,兼營五金電器,對計算機也是外行。小李把他跟中國各位頭麵人物的合影照片給王老板一看,王老板認定小李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再一看小李跟中儀簽的合同等文件,覺得這是一筆國家生意。國家需要,國家在召喚,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