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指針的船,永遠漂流不定,隻會擱淺在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美國前財務顧問協會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采訪時,記者問道:“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人無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鍾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現值,然後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後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隻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隻是妄想而已。”
在半個世紀前,洛杉磯郊區有個沒見過世麵的孩子,才15歲,擬了個題為《一生的誌願》的表格,表上列出: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馭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
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洲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他按計劃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他不辭艱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0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
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他成為了一個成功的探險家。
設定目標的藝術是把它集聚在某一特定、詳細的目的上。“許多”錢,“好”或“大”的房子,“高收入”的工作或成為一位“較好”的丈夫、妻子、學生……這些目標定得太籠統了。一般而言,都不夠具體。例如,不能光講是“大”或“好”的房屋,你的目標應當很清楚地以細節表示出來。
設定了具體的目標才有利於針對具體的目標去努力,這樣,就使追求目標更直接、更明確。愛因斯坦年僅26歲時就在物理學的幾個領域做出第一流的貢獻;美國波士頓大學生化教授阿西莫夫令人難以置信地寫出200餘部科普著作。試想,當時愛因斯坦20多歲,學習物理學的時間不算長,作為一個業餘研究者,他的時間更是極為有限。而物理學的知識浩如煙海,如果他不是運用直接目標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學的三個領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說:
“我把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都能吞噬短暫的一生。可是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信就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阻塞腦袋、並使它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