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鎖定生命的坐標(8)(1 / 1)

愛因斯坦的做法有三點好處:

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其二是有利於高效率地學習,有利於建立自己獨特

最佳知識結構,並據此發揮自己過去未發揮的優點,使獨創性的思想產生。

其三是這種方法還可以使大膽的“外行人”毅然闖入某一領域並使之得以突破。DNA雙螺旋結構分子模型的發現就是有力的例證。

那麼,應該如何設定明確具體的奮鬥目標呢?

1.大目標盡可能偉大。

高爾基說: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隻走一公裏路的目標,在完成0.8公裏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自己以為反正快到目標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十公裏路程,你便會作好思想準備和其他準備,調動各方麵的潛在力量,這樣走七八公裏後,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

人生大目標是人生大誌,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這樣的大目標是很難精確詳細的。尤其是對成功經驗不足、閱曆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著成功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中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對人生大目標的認識會逐步清晰明確。所以人生大目標,可以不要求詳細、精確,隻要有個比較明確的方向就可以了。比如立誌做個卓越的科學家、大企業家、政治家等等。

2.中短期目標應既有激勵價值,又要現實可行。

心理學實驗證明,太難的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和熱情。隻有比較難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會激發人的熱情行動。中短期目標是現實行動的指南,如果低於自己的水平,幹些不能發揮自己能力的事情,則不具有激勵價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項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不能在一兩年內明顯見效,則會挫傷積極性,反而起消極作用。

3.短期目標應盡可能具體明確,並限定時間。

短期目標,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二年,有的短期目標可短到半年三個月。這樣的短期目標,如果還不具體明確的話,那等於沒有目標。隻有具體、明確並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行動指導和激勵的價值。你要在特定的時限內完成特定的任務,你就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調動自己和他人的潛力,為實現目標而奮鬥。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目標和時限,就難免精神渙散、鬆鬆垮垮。

分階段實現大目標

目標遠大,才能激發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標距離我們太遠,我們就會因為長時間沒有實現目標而氣餒,甚至會因此而變得自卑。實現遠大目標的好方法就是在大目標下分出層次,分步實現大目標。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賽是比拚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