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一種人生的考驗,有人能善待逆境,超越逆境,最終成為人們羨慕的成功者。逆境並非絕境,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具有“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這樣的豪邁氣派,為科學和文明做出貢獻的前驅者可謂滿目皆是,翻覽即見。司馬遷“出於糞土之中而不辭”,發奮著述,終於寫成《史記》。貝多芬的數部交響曲,都是用理智戰勝情感,忍受著失戀的傷痛,靠著對事業追求譜寫而成。丹麥的安徒生一貧如洗,全家睡在一個擱棺材的木架上,常常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巷履,但卻成為世界文壇的名流豪傑。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出身貧寒,當過學徒賣過報,吃了上頓缺下頓,但卻百折不撓,創立了電磁感應定律,為人類敲開了電氣時代的大門。處於順境的人,往往應酬八方,事務羈身,不免雜事相擾,難以排除無效時間,從而會降低時間效率。相比而言,身處逆境卻有“時間優勢”,置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於不顧,集中精力進行思索追求。逆境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具有更大的時間安排的靈活性,更好促人去珍惜利用。時間是“逆境”轉為“順境”的神奇的紐帶。究其原因是逆境能激起開發時效的緊迫感。
逆境可以吞噬意誌薄弱的失敗者,而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成功者。從表麵上看,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挫折都是壓在我們身上的石頭,然後換個角度來看,它也是我們的希望所在。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去推它,不斷鍛造自己生命的力量,麵對困難挺直脊梁,昨日的沮喪就不會令今日的夢想黯然失色,陽光就會在風雨之後燦爛起來。4.擴大自己的優勢:不斷超越自己
人的一生由他的想法造就
俄國著名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渺小。”隻有先有夢想,然後才可能按照計劃去實現夢想,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你想著自己混個溫飽就成,那你肯定不能成為百萬富翁。1995年,27歲的劉春儷成了下崗女工。經過一段時間後,劉春儷經人介紹,到了一家招待所做了一名客房部的服務員,開始了每天疊被子、打掃房間的工作。
劉春儷家裏有老人、有上學的孩子,花銷很大,而她每個月隻有400元的收入,這種情況常常讓她感到生活的巨大壓力,但劉春儷從未感到灰心絕望,她常常這樣激勵著自己:上帝對她關閉著一扇扇大門,一定是想引導她去找到那一扇實現成功的窗口。
1996年的一天,劉春儷像往常一樣,清掃招待所的走廊地毯,一位客人叫住她,讓她幫忙到街上買一塊香皂。劉春儷剛開始以為是自己粗心大意,忘了給客人房間配放一次性香皂,她急忙向客人道歉。但客人告訴她:“房間裏已經有一次性香皂了,可是我討厭用那種小香皂,體積太小了不好拿,容易掉,質量也太差。”
劉春儷幫助客人買回了香皂。
第二天,這位客人走了。劉春儷在收拾房間時,看到昨天客人買的香皂隻用了一點點,招待所配送的一次性香皂因為客人已經打開了包裝,也不能再用了。在將一大一小兩塊香皂丟進垃圾桶的時候,劉春儷突然心裏一動:客人出差在外,都喜歡方便,不願意攜帶大塊的香皂,而賓館酒店提供的香皂又因為體積小、質量差等原因不能讓客人滿意。這不僅有損於賓館酒店的聲譽,還造成了不小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