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 入室子弟不簡單(1 / 2)

轎子中那青年生員叫蔣逸凡,與李彥直同歲,在五個入室弟子中排行最末,但天賦驚人,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三年前才慕名跑到尤溪來,一年不到就壓倒尤溪博文館諸生,得李彥直青睞而入六藝堂,又一年入一以室。

李彥直的心理年齡雖比任何一個學生都成熟,但皮相年齡卻隻有十八歲,平素與幾個最要好的學生相處那是亦師亦友,隻有在處理公事時才稍露威嚴,但蔣逸凡性格活潑,李彥直不擺架子,他就變得有些沒大沒小起來。李彥直也不以為忤,隻是嫌他輕佻,不給他要緊的事情做。蔣逸凡卻覺得李彥直是故意屈自己的才,不忿之下,便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背了幾百篇時文,先考了個秀才,跟著又要來考舉人,發誓要在科舉上壓李彥直一頭。

當初蔣逸凡等入六藝堂時,李彥直曾與他們約定:入此堂鑽研學問,便不再以科舉為意,願意者方許入內。不過不以科舉為意,隻是不希望學生們被科舉束縛住,卻不是嚴禁學生考科舉,相反,若是學生學有餘力,或者出於公務需要,李彥直還會支持他們們考試,比如風啟就在登堂之後的第二年考了個秀才。所以蔣逸凡要考試,李彥直也不禁他。

風啟雖也知道蔣逸凡要來省城考科舉,卻沒料到李彥直沒跟他在一起,便問:“钜子呢?”

這钜子的稱呼,也是蔣逸凡的發明。他自詡精通諸子百家,常指著李彥直說他半點不像儒生,又說他所建立的體係,一有雖未完善但顯然是自成係統的學說,二有包括教學、商業乃至軍事在內的組織,三有李彥直這個領袖,實在是像墨家多過像儒家,因此叫李彥直作钜子。

眾學生聽到這個說法之後無不頷首,連李彥直也愕然了好久,隨即把蔣逸凡訓斥了一頓,不許他再散布這樣的“流言蜚語”,學生中政治敏感度比較高的已猜出李彥直之所以嚴禁此說不是因為不認同而是要避嫌。

大明中葉以後,私人辦學之風盛行,但所有辦學者都秉儒者之名行事,李彥直也不例外。在這個儒學處於統治地位的時代,就算是出現一個和傳統儒學闡釋(程朱理學)不大一樣的王學都把士林鬧得天翻地覆,李彥直別說是標榜墨學,就算隻是被人指責說他行為近於墨,往後在科舉一道也將寸步難行,就算他不參加科舉,走到哪裏都將會被整個士林歧視!

但登堂入室諸弟子互相之間卻已受影響,彼此談話時常稱李彥直為钜子,隻不過不敢當麵如此稱呼李彥直,更不敢在外人麵前提起。在有外人的時候,他們通常都喚李彥直作三公子。

這時聽風啟問起李彥直,蔣逸凡道:“不知道。”

風啟訝異道:“不知道?你不是才和钜子從北邊回來嗎?”

蔣逸凡道:“是才從江西回來,但到了蒼峽就分開了。”

風啟問:“為什麼?”

蔣逸凡道:“海外送了八名倭奴來,聽說個個都是劍道高手,我看钜子那樣子,多半是技癢難耐,就讓我先走,他遲兩天再來。”

自當年出了王二彪那事以後,李彥直對武藝便加倍地重視。不入門便罷,一入門竟對武術著了迷,這七八年間就算公務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時間來鍛煉!他的體質本來就不錯,又是自幼有步驟地進行鍛煉,兼且拜得良師傳藝,又有益友作搏擊練習,更有征討山賊的實戰,到十七歲上已是打遍閩西閩北難逢敵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