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十七章 市舶(求月票)(2 / 3)

朱載垕一聽嚇了一跳,他雖然年少,卻也知道加賦加餉可從來都是亡國亂天下的前兆啊!不到萬不得已時萬萬行不得!

“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安!豈可妄加賦稅餉銀?”徐階的話讓朱載垕鬆了一口氣,接著他又說:“所以這件事情,得另想辦法。”跟著就把這個燙手的芋頭扔給了李彥直:“所以我想,安置勤王軍和整肅海防這兩件事情,就交給李侍郎來負責吧。”

李彥直忙問內閣撥多少銀子讓他辦這件事情,徐階說道:“沒銀子,你自己想辦法吧。”

雖然徐階是李彥直的老師,但他一聽這話就叫了起來:“恩相!你太看得起學生了!不給我米卻叫我煮飯,學生不是神仙啊!”

朱載垕、李本、丁汝夔等聽了,也都暗中為徐階感到害臊,心想你這個江東佬真會坑人,連剛剛立了大功的大將也這麼坑啊!虧人家在你麵前還自居學生呢!你哪有點恩師的樣子?

徐階卻正色道:“說什麼看得起、看不起?我輩為國家效力,就算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碰上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這麼叫嚷,像什麼話!總之這頓飯是肯定要做的,沒有米,你自己找米去!”

他說的義正詞嚴,但李本等卻都想你這話才不像話呢!這些人都是國家重臣,就算沒徐階這麼本事,賬目還是會算的,知道徐階交給李彥直的這兩件事情,沒有二三百萬兩白銀休想完成!現在你一分錢也不給,要人家光靠一顆忠心來幫你辦事?誰敢接這差事?

就連朱載垕也為李彥直叫屈,但看看徐階那一臉正氣的樣子不敢開口。

李彥直漲紅著臉,不敢答應,又不敢不答應,好一會才說:“恩相,你占著大義,這責命下來了,學生不敢不聽。但你也總得給學生一條走得通的路才行啊。”

李本等都道:“不錯,總不能讓李侍郎無中生有啊!”

徐階卻不肯讓步,依然道:“總而言之,如今朝廷沒錢給你,但這事情還是得辦!這差事你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太倉如今沒錢,但太倉是死的,人是活的!你隻要肯接了這差事,想出辦法來,隻要不花太倉的錢,不犯祖宗規矩,我們內閣、六部盡量配合就是!”

這句話算是挑明了:我們讓你幹,你就去幹,要錢沒有,要權就給你!

李彥直抬頭看看朱載垕,小監國正滿臉期待地看著自己,再看看李本、丁汝夔等老上司,這些老家夥雖然也覺得徐階太為難人,卻也都有些希望李彥直能再次創造奇跡!李彥直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盤算著什麼,終於跪下了道:“既蒙監國如此信任,恩相如此看重,李哲焉敢再辭?何況為國家效力,亦是人臣之本分!”

朱載垕的眼睛亮了起來:“李侍郎有辦法?”

“臣盡力而為!”李彥直頓了一頓,又說:“不過得請朝廷開個方便之門。”

“說!”徐階的聲音裏充滿了決斷的魄力。

李彥直麵向朱載垕:“臣請監國下旨,重開市舶司。且將市舶司的年歲收入,暫歸我作理軍剿賊之用!”

李本和戶部尚書對望了一眼,均想:“也虧他想出了這個主意。不過就算重開了市舶司,隻怕也填不了這個窟窿!”他是按照明朝舊的征收體製來考慮市舶司的收入,所以認為市舶司一年最多隻能收幾萬兩銀子,比起整頓海防的百萬之費來自是杯水車薪——卻不知如今經濟局勢已經大變,市舶司若是由李彥直來經營,每年所能征收之關稅,豈可限量?

朱載垕看看內閣和兵部戶部諸大臣,最後眼光落在徐階身上。什麼是市舶司他知道,可能不能開市舶司他就搞不明白了。

徐階見他如此,便給他一一解釋。原來自唐宋以降,中國的對外貿易日益發達,因應這種形勢,朝廷便在廣州、泉州等重要的通商口岸設立市舶司,檢查進出船舶蕃貨、征榷、貿易等事務,其執掌權力類似於後世的海關!

市舶司自唐朝開設以來,曆代都有,自宋迄元,未曾斷絕,明代亦於沿海各處置市舶提舉司,掌海外各國朝貢市易之事,同時征收賦稅,但到了嘉靖年間,卻爆發了“爭貢之議”(此節在本書第二卷第十三章已有詳述),嘉靖皇帝認定“禍起於市舶”,便武斷地撤銷了市舶司,斷絕了對外貿易,就此禁海,而海寇之為禍,根源自也在此!